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二股河

二股河

宋代黄河东流的别称。据《宋史·河渠志》载:庆历八年(1048)黄河在澶州(治今河南濮阳市)商胡埽决口后,河道改由北流,合御河入海,史称北流。嘉祐五年(1060)黄河北流又在魏县(今河北魏县东北)境内第六埽(在今河南南乐县南)决口,东北流经一段西汉大河故道,至大名府及恩、德、博诸州境内称四界首河,下循西汉时笃马河(今山东马颊河)入海。为与黄河北流区别,因称东流。其后,或塞北流,或与北流并行。元符二年(1099)黄河决内黄入北流,东流遂断绝。


古水名。宋代黄河东流的别称。庆历八年(1048年)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决口后,河道改由北流,合御河入海,史称北流。嘉祐五年(1060年)黄河北流又在魏县(今河北魏县东北)境内第六埽(约在今河南南乐县西)决口,东北流经一段西汉大河故道,至大名府及恩、德、博诸州境内称四界首河,下循西汉时笃马河(今山东马颊河)入海。为与黄河北流区别,因称东流。其后,时将北流堵塞,单股东流;时而与北流并行。元符二年(1099年)六月末黄河决内黄口入北流,“东流遂断绝”(《宋史·河渠志·黄河》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鄣平县

    东汉永平十四年 (71) 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平南以东、广东肇庆市以西浔江 (西江) 流域一带。西晋以后废。

  • 又名袳邑、侈邑。春秋宋地。在今安徽宿州市西。一说在今涡阳县东北。《春秋》: 桓公十五年 (前697),“公会宋公、卫侯、陈侯于袲”。即此。《公羊传》 作 “侈”。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在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北

  • 榆阴城

    东晋咸和年间平北将军平州刺史慕容皝建,在今辽宁建平县东北牤牛河南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 东晋咸和八年 (333) 慕容皝讨宇文逸豆归,军于广安,“逸豆归惧而请和,遂筑榆阴、安晋二城而还”。胡三省注

  • 巴东属国

    东汉建安六年(201)置,治所在涪陵县(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、酉阳、黔江、石柱、武隆等县及长江以东以南地。二十一年(216)刘备改为涪陵郡。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刘璋分巴

  • 章武县

    ①西汉文帝后元七年 (前157) 封窦广国为章武侯,元狩元年 (前122) 改为县。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南故县村。东汉建安末年改属章武郡。西晋属章武国。北魏属浮阳郡。北齐废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

  • 临睢县

    东汉建武中改芒县置,属沛国。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二十六里小城子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东汉建武中改芒县置,治今河南省永城市北。属沛国。三国时废。

  • 和林路

    元大德十一年 (1307) 改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置,治所在和林城 (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岸哈拉和林)。辖境相当今蒙古国杭爱山以东,克鲁伦河上游流域以西各省区。皇庆六年 (1312) 改为和宁路。元大德十

  • 北岩

    ①又名濮岩。在今四川合川市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濮岩“在州北五里。或云即北岩”。明万历《合州志》卷1:濮岩“在州治西北三里。因濮国,故名。又曰北岩”。②在今四川资中县北,为资中四岩之一。《舆地

  • 献县

    明洪武八年 (1375) 改献州置,属河间府。治所即今河北献县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东南部。属沧州市。面积1191平方千米。人口56.6万。辖4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乐

  • 锦西厅

    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析锦县西境置江家屯厅,寻改锦西厅,属锦州府。治所在江家屯(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钢屯镇)。1913年降为锦西县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以江家屯厅改名,治今辽宁省葫芦岛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