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作沙资部。宋大理置,属最宁府。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八十里老寨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舍资千户: “昔名褒古,又曰部嫋踵甸,传至裔孙舍资,因以为名。” 元改舍资千户。
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源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。贞观后废。
在今甘肃武威市内北大街。相传建于十六国前秦苻坚建元十八年 (382),为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卓锡之所。寺内有塔。1927年毁于地震,仅塔存其半。1934年重修时,在塔基下挖出石碣一方,阴刻“罗什地址,四面
东晋末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东二十五里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新州。贞观中废。(单shàn) 古县名。晋末置,治今广东省新兴县东。属新宁郡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
东汉改洨侯国置,属沛国。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东濠城集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洨县注: 应劭曰,“洨水所出”,故名。三国魏属沛郡。西晋属沛国。东晋后废。东汉经学家和文学家许慎曾为此县长,故世称许洨长。古县名。
(1)村名。在云南省泸水县西部。明属茶山土司,清属永昌府保山县登埂土司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曾为英国侵占。根据1960年中、缅边界条约的规定,于1961年交还中国。(2)见“古鲁纳木吉牙城”。
在今山东曲阜市城中孔庙东诗礼堂后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:孔子故井“相传即夫子所饮之井也”。
在今江苏淮阴县城北。原淮水至此因曲折而流速湍急,故漕舟多有沉溺之患。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北部。旧为淮河河曲,流急水湍,漕舟常有沉溺之患。
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南。即汉、魏隃麋县治。西晋永嘉六年 (312) 南安赤亭羌姚弋仲东徙榆眉,即此。
即关中平原通往陇东高原的交通要道。南起千河河谷,北出萧关抵清水河谷,途中经古回中宫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元封四年(前107),“行幸雍祠五畤。通回中道,遂北出萧关”。《后汉书·来歙传》:建武八年(3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