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云雾山

云雾山

①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舒城县:云雾山在“县南四十里。山高耸, 云出必雨”。

②在今湖北蕲春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州:云雾山在“州北七十里。山高耸尝有云雾”。

③又名云浮山。即今广东云浮市西南五十里大云雾山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云浮山“四时云雾不散,亦名云雾山”。

④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,与龙里县交界处。苗岭高峰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云雾山“危峰峭壁,惟一径可通,为大、小平伐二司之界”。


(1)在河北省北部丰宁满族自治县城南。常年云雾缭绕,故名。有 1500 米以上高峰12座。主峰海拔 2047 米,顶部平台有山泉。产数十种中草药材。(2)又称大云雾山、云浮山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云雾山“四时云雾不散。亦名云浮山”。在广东省西南部,绵延于云浮、新兴、阳春、高州等市县间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海拔1000米左右。主峰大田顶(海拔1704米)在信宜市东南,为粤西第一高峰。漠阳江源地,漠阳江、鉴江和西江水系的分水岭。盛产杉木、砂仁和茶等。(3)在贵州省贵定县东部。为苗岭高峰之一,海拔 1806 米。沅江支流清水江源地。富林、矿资源。(4)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北部。海拔 2148 米。顶部浑圆,山坡平缓。为黄土覆盖。有典型草原、草甸草原、荒漠草原等植被类型,而以典型草原为主。为良好牧场。已建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崤山

    即二崤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陕州崤县:“有三崤山。”《北史·崔宏传》:族人崔宽为“陕城镇将。三崤地险,人多寇劫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6:“三崤山亦曰二崤。”

  • 屈部

    宋大理国部落之一。居住于葛鲁城一带,属建昌府。在今四川德昌县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昌州: “初,乌蛮阿曲之裔寖强,用祖名为屈部。其孙乌则,至元九年内附。十二年改本部为州,兼领普济、威龙,隶定昌路。”大

  • 丹行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三十斗(1397)置,属新添卫。治所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。寻省。永乐二年(1404)复置,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废。

  • 东茶山

    在今贵州锦屏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:东茶山“在府城北欧阳司东。溪水潆洄其下”。

  • 战国魏邑,即今山西武乡县西北故城镇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梁惠成王十二年(前359),“郑取屯留、尚子、涅”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即今山西省武乡县西北故城镇。《古本竹书纪年》:周显王十

  • 五福山

   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,为终南山支脉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3盩厔县:五福山,“《志》云,县东南四十里有太微峰,形势嵯峨,直接太虚。其地又有五峰耸峙,俗呼五福山”。

  • 白泖浦

    又名白茅浦、白茆浦。在今江苏常熟市东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“乾道初,平江守臣沈度、两浙漕臣陈弥作言:‘疏浚昆山、常熟界白茆等十浦,约用三百万余工。其所开港浦,并通彻大海。’”元、明时屡经浚治,清康熙二

  • 龙华场

    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北龙华镇。清乾隆《屏山县志》卷1:龙溪乡在“县西北八十里,有观音、龙华二场”。咸丰元年(1851)设平安营于此。

  • 北弋阳县

    南朝梁普通八年(527)改弋阳县置,为光州弋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并入南弋阳县。古县名。东魏析弋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潢川县西。为弋阳郡治。北齐废入南弋阳县

  • 征 (徵) 平郡

    北魏神䴥元年 (428) 改南太平郡置,属同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新绛、曲沃等地。太和十八年 (494) 改为正平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