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姓湖
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:五姓湖“分属临晋县、虞乡县界,即古张阳池东西二陂也。……《县志》亦名五姓滩,滩旁有五姓村,因名”。
古湖泊名。又称五姓滩。即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北伍姓湖。因其地有五姓村,故名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“即古张阳池东西二陂也。”
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:五姓湖“分属临晋县、虞乡县界,即古张阳池东西二陂也。……《县志》亦名五姓滩,滩旁有五姓村,因名”。
古湖泊名。又称五姓滩。即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北伍姓湖。因其地有五姓村,故名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“即古张阳池东西二陂也。”
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二十五里麻城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砀郡安阳县: “孝昌二年置,治麻城。”即此。
①十六国时建,在今陕西户县南草堂营村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: 草堂禅寺 “在御宿川圭峰下。本姚兴草堂逍遥园,鸠摩罗什译经是园”。其后鸠摩罗什葬此,并建舍利塔。②即梵安寺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五里。《清一统
西汉置,为菑川国都。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纪台村。东汉省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。为甾川国治,东汉为北海国治。西晋属东莞郡,南朝宋及北魏、东魏属北海郡。北齐省。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二十五里东班各庄乡西南。盛产煤。清光绪《顺天府志》卷29房山县:“(西北)七十里北窖村。”
在今广东翁源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东山径“在翁源县(治今翁城镇)东十里。石壁险峻。明嘉靖中,知府符锡命乡人开凿,往来便之”。
明置,即今浙江武义县东北茭道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武义县: “有茭道市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武义县: 茭道市在 “县东北三十里。旧置道山驿于此,洪武十四年改曰茭道驿”。即今浙江省武义县东北上茭道。
北宋大观四年 (1110) 改龚丘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宁阳县。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改为宁阳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大观四年(1110年)改龚丘县置,治今山东省宁阳县,属兖州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
春秋晋顷公十二年 (前514) 置,治所在今山西沁县南三十五里古城。秦属上党郡。北魏移治今沁县西南故县镇,属乡郡。隋属上党郡,唐属潞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(978) 移治今沁县,为威胜军治。金天会六年
亦作悯忠寺。即今北京市城区西南法源寺后街法源寺。唐贞观十八年 (644) 征高丽,兵还,于蓟城东隅建寺,以悼念阵亡将士。武后万岁通天元年 (696) 建成,赐名悯忠寺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建炎元年
①又名修水。即今河北西北部之洋河。源于内蒙古兴和县西,南流经河北尚义、怀安、万全、宣化等县,至涿鹿县东入桑干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代郡且如县:“于延水出塞外。”《水经·㶟水注》:于延水“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