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子山
又名五华山、京兆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4武连县:五子山“在县北七十三里。西自龙州界,迤逦斜连马阁山顶,其山至此,特起五峰,雁行相次,高五百丈,因名五子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:五子山在“州西北五十里。峰峦奇秀,清流萦流。一名五华山”。
又名五华山、京兆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4武连县:五子山“在县北七十三里。西自龙州界,迤逦斜连马阁山顶,其山至此,特起五峰,雁行相次,高五百丈,因名五子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:五子山在“州西北五十里。峰峦奇秀,清流萦流。一名五华山”。
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(浩门镇)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大通营“在大通县北一百二十里。本朝雍正二年置,城周六里,初设总兵驻防,兼辖白塔、永安二营,寻改副将,属西宁镇辖”。
在今云南马龙县西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马龙州:灵泉“水色清碧,引流灌溉,居民赖之”。区片名。在云南省开远市区西部。范围包括东至泸江河,西与建水县安边哨交界,北与小龙潭区片相连,南止乐百道区片的下
即赛音诺颜部右翼左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巴特沃勒吉东南。
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安丘市东北。东汉省。西汉成帝封高密顷王子安为成乡侯置,治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。东汉省。
即战国魏鹿邑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北。为黄河重要渡口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东岸有故城,险带长河,……今城内有故台,尚谓之鹿鸣台,又谓之鹿鸣城。” 又 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一年 (386),翟辽奔黎阳
即汴水、汴渠。
即元之浯勒扎河。今蒙古国东方省乌勒吉河。《明太宗实录》:永乐八年(1410)五月,“戊寅,车驾至兀古儿扎,虏果先遁,乃驻兵河上,赐兀古儿扎河名清尘河,夜倍道追虏”。
①又名翁同山、阴山。在今天津市蓟县北,接玉田县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田畴传》:“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。”又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鲍丘水“西南径无终山,即帛仲理所合神丹处也,又于是山作金五千斤, 以救百姓,
①一名和龙。东晋咸康七年(341)前燕慕容皝改柳城置,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。次年自棘城迁都于此。隋开皇元年(581)改名龙山县。②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为临洮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,洮河东岸。
俗称龙海山。在今云南陆良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陆凉州:邱雄山“在州(旧州)东七里。上有方池,水无盈缩。分酾山椒,凡十八道,谓之十八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