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居县
西汉武帝时置,属张掖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城附近。昭帝始元六年(前81)改属金城郡,为护羌校尉治。后迁治今古浪县西。东汉元初二年(115)复迁旧治。西晋废入西都县。十六国前凉复置,属金城郡。建兴四年(316)改属广武郡。北魏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涧水“出令居县西北塞外,南流径其县故城西”。即此。
古县名。汉武帝置,治今甘肃省永登县西连城。两汉属金城郡。西晋废。十六国前凉复置,旋又废。地当湟水流域通向河西走廊的冲要。汉武帝时,筑塞、通渠,置田官吏卒于此。两汉曾为护羌校尉治。
西汉武帝时置,属张掖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城附近。昭帝始元六年(前81)改属金城郡,为护羌校尉治。后迁治今古浪县西。东汉元初二年(115)复迁旧治。西晋废入西都县。十六国前凉复置,属金城郡。建兴四年(316)改属广武郡。北魏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涧水“出令居县西北塞外,南流径其县故城西”。即此。
古县名。汉武帝置,治今甘肃省永登县西连城。两汉属金城郡。西晋废。十六国前凉复置,旋又废。地当湟水流域通向河西走廊的冲要。汉武帝时,筑塞、通渠,置田官吏卒于此。两汉曾为护羌校尉治。
古济水之南支。即荥渎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将济水自古荥泽以下之南北二水道称为南济、北济。二水东流,分别流经阳武、封丘、济阳、冤朐、定陶等县之南北,合于古钜野泽。故道约在今河南郑州、原阳、封丘、兰考、山东东
西汉置,属千乘郡。元朔四年 (前125) 封齐孝王子燕为被阳侯。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。东汉世祖时封欧阳歙为侯。后省。被,又作披。西汉元朔四年(前125年)武帝封齐孝王子燕置,治今山东省高青县东
唐大和以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又名仙台山。即碣石山。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一》:仙人台山“绝壁万仞,上凌霄汉,其台崇广”。
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静乐县:“东南有两岭关,置故镇巡检司于此,后移于稍东顺水村。”
即今舂水下游。出今湖南宁远县东北,西流至道县入营水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都溪水 “出舂陵县北二十里仰山,南径其县西……又南径新宁县东,溪水又西径县南,左与五溪俱会。县有五山,山有一溪,五水会于县门,故
在今浙江嘉兴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嘉兴府: 祥符湖 “在府东北二十里,周二十余里,与嘉善县接境”。
南朝宋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。 齐改作官县。 梁废。
亦作洋马场。即今四川崇州市东北二十里羊马镇。清光绪《崇庆州志》卷3:羊马场“滨羊马河南岸,烟火数百家,买卖颇盛”。
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木洞小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5重庆府:丹溪“在府东南二百八十里。源出涅婆山,水色如丹,因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重庆府巴县:丹溪在“府东南二十八里。从群山中流出,水色如丹”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