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任河

任河

①又名城口河、大竹河、九江、北江,为汉江支流。在今四川城口、万源和陕西紫阳等县市境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厅》:北江“在厅东北一百里。自篁墩山发源,西北流经城口山大竹渡,转北入陕西紫阳县界为任河,入汉江”。道光《城口厅志》卷4:“城口河一名九江。厅属东北之水,皆归此河,而出自厅东二百四十里望乡坝老鸦铺,交陕西砖镇坪厅界大山之下,老鸦铺七星洞发源, 由青龙峡、高观场、修溪坝经厅南,出母猪峡,历冉家坝,西流一百三十里至鸡公滩入太平县东界,经大竹河,又一百里入陕西紫阳县界为任河,汇汉江河及兴安府河直达襄江河。在厅治界内峡窄滩陡,不通舟楫,至大竹河始可行舡。”

②在今陕西紫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兴安州:任河“在州西。《志》云,旧时有关戍守, 曰任河关”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:任河“在紫阳县西南一里。源出四川夔州府大宁县,流经太平厅,又北流至县境入汉。崖路崎岖,通西蜀道,板木结筏,多此出”。


宋称壬水,明称北江,又称大竹河。汉水上游支流。在重庆市北部、四川省东北部、陕西省东南部。源于重庆市城口县东大巴山南坡大燕山,西北折向东北流,经四川省万源市入陕西省紫阳县,在紫阳县城附近入汉水。长211千米,流域面积 4871 平方千米。城口县城以下河谷深切,滩多流急,落差大,水力资源丰富。万源市大竹河以下可通航。主要支流有权河、盘厢河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浚州

    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升通利军置,治所在黎阳县 (今河南浚县东)。金皇统八年 (1148)改为通州。天德三年 (1151) 复为浚州。元初省黎阳县入州,属大名路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降为浚

  • 朗沁喀巴布冈里

    即朗卜切喀巴普山。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20载:“西番 (藏)语: 朗沁谓象,喀巴布,水口也。雪山涧水下流,如出象口,故名。”

  • 鹿儿峡馆

    馆驿名。又作鹿儿馆。辽置,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南七沟镇附近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“松山州”后引宋王曾 《上契丹事》 曰: “松亭岭甚险峻,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。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,八十里至鹿儿峡馆。”

  • 吴安县

    三国吴末年置,属合浦属国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。南朝梁、陈时废。古县名。三国吴末年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。属郁林郡。后废。

  • 南宾河

    即今四川丰都县东南之龙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丰都县: 南宾河 “在县治南二里。……下流俱入于大江”。

  • 八达墟

    ①即今广西西林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泗城府》:八达“在西隆州西南土黄甲,逼近滇黔苗寨,最为扼要之地。本朝雍正七年设州同驻此”。“八达”系壮话音译,八意为口,达为河,“八达”意即河口,因位于驮娘口、花贡沟交

  • 铜钵山

    ①在今福建漳州市北。明嘉靖 《龙溪县志》卷1: 铜钵山 “在县北二十一都。山势蜿蜒数里,内一峰中洼而外圆,其形如钵”,故名。②在今江西瑞金市西北。《舆地广记》 卷25虔州: 瑞金县 “有铜钵山”。《方

  • 越王山堰

    在今浙江绍兴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山阴县: “北三十里有越王山堰,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凿山以畜泄水利。”

  • 三十里埠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六十二里平湖镇。旧属通州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通州西有“三十里,一名平潮镇”。民国《南通县图志》卷1有三十里埠。因距通州城(今南通市)三十里而得名。

  • 石壁潭

    ①在今湖南岳阳市东白荆堤下。宋范致明《岳阳风土记》:石壁潭“亦谓之钓丝潭,其深莫测。夏秋水涨,一日之间或增或减,土人以为龙出入此潭。其间多蛟蜃,为行旅之患。滕子京作碑堤上,戒往来者使陆行”。②在今湖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