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八卦山

八卦山

在今台湾省彰化县东北。原名了望山,后改定军山。清道光《彰化县志》卷1:“定军山即八卦山,雍正间巡道倪象恺平大甲西社番林武力等之乱,乃建亭山上,名山曰定军,名亭曰镇番,纪武功也。”所谓雍正间, 乃雍正十年(1732)之事。至于八卦山之名, 比较后起。多数认为嘉庆三年(1798)彰化知县吴应魁在县署之后建太极亭,取《易经》“太极生两仪,四象生八卦”之意而改称定军山为八卦山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 8月27日台湾军民在此与日军激战,吴汤兴、吴彭年等壮烈殉国。


在台湾省彰化县东北部。原名瞭望山,清雍正时易名定军山,嘉庆年间改今名,取《易经》“太极生两仪,四象生八卦”之义。清代为台中府城屏障,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阴历七月初,刘永福电令幕僚吴彭年速扼八卦山以防日军,未几为日军攻陷,即此。 海拔97米。登临远望,彰化平原和以西的台湾海峡皆入眼帘。山上原有亭榭,近年山顶建大佛寺及宝塔,寺前有巨佛一尊,高21.6米。已辟为宗教游览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化林县

    1912年于化林坪置,属康安道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东化林。1914年废入泸定县。

  • 春科高日长官司

    清雍正七年 (1728) 置,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西南奔达。后废。

  • 五岫山

    在今浙江诸暨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诸暨县:五岫山“在县东六十里。峰峦秀出者五,与会稽云门相连”。

  • 宜寿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盩厔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周至县。至德二年 (757) 复为盩厔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盩厔县置,治今陕西省周至县。属京兆府。至德二载(757年)复为盩厔县

  • 唐河县

    1923年改沘源县置,属河南汝阳道。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。以唐河为名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西南部,北与湖北省毗邻。属南阳市。面积2512平方千米。人口126.2万。辖11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

  • 南平关

    ①明置,属南川县。在今四川南川市西南四十里南平镇。②即今云南禄丰县西南南平关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) 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排埠塘

    在今江西铜鼓县西南排埠乡。清属义宁州,雍正六年 (1728) 置巡司于此。在今江西省铜鼓县西南排埠。清雍正年间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管帅集

    即今山东五莲县西北四十里管仲镇。旧属莒州。清嘉庆 《莒州志》 卷3有管帅集。

  • 父城县

    西汉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宝丰县东三十六里古城村。西晋属襄城郡。东晋废。古县名。本春秋楚父城邑,西汉置县,治今河南省襄城县西。属颍川郡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更始元年(23年),“光武因复徇下颍阳

  • 丹徒镇

    北宋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镇江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。唐以前为丹徒县治。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中部,北濒长江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丹徒,人口 3500。古为丹徒县治。北宋雍熙四年(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