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六胡州

六胡州

唐调露元年(679)在灵、夏二州南界设鲁、丽、含、塞、依、契六州,用唐人为刺史,以处突厥降户,谓之六胡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境。长安四年(704)并为匡、长二州。神龙三年(707)在盐州白池县(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南北大池)北八十里设兰池都督府,仍分六州管辖。开元八年(720)六州胡户在康待宾等率领下起义,九年攻陷六胡州,进逼夏州,被唐发兵镇压,康待宾被杀。十年又改为鲁、丽、契、塞四州,康待宾余众在康愿子率领下继续反抗,旋为唐朔方军所镇压,于是移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余口配许、汝、唐、邓、仙、豫等州。十八年复置匡、长二州。二十六年唐将六州胡户遣归,在夏州西北三百里设置宥州管理。贞元二年(786)迁六州胡于云州(治今山西大同市)、朔州(治今山西朔州市)间。


唐调露元年(679年),在灵州(今宁夏灵武市西南)、夏州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南境设鲁、丽、含、塞、依、契六州,以唐人为刺史,处突厥降户(部分为昭武九姓胡)。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西巴郎庙古城、东查汗巴拉嘎素古城、南乌兰道崩古城,即六州中某几个州的城址。长安四年(704年),并为匡、长两州。今巴郎庙古城、查汗巴拉嘎素古城疑是。神龙三年(707年),在盐州白池县(今鄂托克前旗南大池古城)北八十里设兰池都督府(今鄂托克前旗东敖勒召其古城)管辖,仍分六州各为六县以隶。开元九年(721年),六州胡户因赋役繁重,在兰池州胡康待宾等率领下起义,攻陷六胡州,进逼夏州,唐发兵镇压,康待宾被俘杀。十年又改为鲁、丽、契、塞四州;康待宾余众在康愿子率领下,继续反抗,为唐朔方军所镇压,“于是徙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余口配许、汝、唐、邓、仙、豫等州,始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”(《旧唐书·张说传》)。十八年复置匡、长两州,二十六年唐将六州胡户遣归,于故地设置宥州(今敖勒召其古城)管理。自设六胡州后,遂有六州胡之名,李益有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》。贞元二年(786年),迁六州胡于云州(治今山西大同市)、朔州(治今山西朔州市)之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土梁镇

    即今河北平泉县北五十里黄土梁子镇。清道光 《承德府志》 卷7平泉州: 南境 “黄土梁,在会州城南六里”。

  • 谢家集

    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北三十八里谢集镇。明嘉靖 《归德州志》 卷1 《村镇》: “谢家集,小坝西北十五里。”

  • 梅营银场

    北宋置,属尤溪县。即今福建尤溪县东北梅营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南剑州尤溪县有梅营银场。

  • 鲁库河

   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,为阿姆贡河的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兴衮河”条下: “库鲁河,在 (宁古塔) 城东北三千余里。源出楚察馨山,南流入兴衮河。”

  • 秭归山

    在今湖北秭归县境。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永元十二年 (100),“秭归山崩”。李贤注: “ 《东观记》 曰: 秭归山高四百余丈,崩填溪水,厌杀百余人。”

  • 孝义寨

    在今浙江磐安县南十四里翠峰寺。元置孝义巡司于此。明洪武七年(1374)改置镇守百户,后废。

  • 芳溪

    灵江支流。即今浙江临海市西方溪。《清一统志·台州府一》:芳溪“在临海县西三十里。源出括苍山, 土民于下流导为十三圳, 溉田甚多”。

  • 郇阳

    战国楚邑。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。《战国策· 楚策一》: 苏秦为赵合从,说楚威王曰,楚 “北有汾陉之塞、郇阳”。即此。西汉置旬阳县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后属秦。在今陕西省旬阳县北洵河北岸。《战国策·楚

  • 皖北行署区

    1949年置,治所在合肥县 (今安徽合肥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北地区及河南永城、江苏江浦等县地。1952年4月撤销。1949年4月以安徽省北部地区设置(省级)。行政公署驻合肥市。1952年撤销,与

  • 文城县

    ①北齐改角城县置,为淮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。北周改为临清县。②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耿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西北四十五里古贤村。后属汾州。大业初属文城郡。唐武德元年(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