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化府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兴化路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莆田县(今福建莆田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、仙游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兴化路置,治所、辖境同兴化路。属福建省。1913年废。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兴化路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莆田县(今福建莆田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、仙游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兴化路置,治所、辖境同兴化路。属福建省。1913年废。
又称神断水、豪水。即今安徽寿县南陡涧河。《水经· 肥水注》: “肥水又北,右合阎涧水。……洛水出焉。阎浆水注之。”
即今云南永胜县西南片角乡。《清一统志·永北厅》“黄草坡哨”条下:又有“片角、期纳等铺,旧有兵戍守”。
①西周时国,春秋为晋邑。在今山西临猗县南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二年 (前615),“秦师夜遁。复侵晋,入瑕”。成公六年 (前585),“晋人谋去故绛,诸大夫皆曰: 必居郇、瑕氏之地,沃饶而近盐,国利君乐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。高可二十丈。明《八闽通志》卷6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马头岩“状如勒马”。
指成臼水。故道由今湖北京山县西流至钟祥市南旧口入汉水。《左传》:定公五年(前505),楚昭王“奔随也,将涉于成臼,蓝尹亹涉其帑,不与王舟”,即此。指成臼水,故道由今湖北省京山县西流至钟祥市南旧口入于汉
在今甘肃定西县南一里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一》: 南安山 “以地旧属南安郡而名。上有东岳庙,俗呼庙坡,山麓有路通郡城”。
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。因东濒阿勒楚喀河(即今阿什河)得名。有新、旧两城。旧城在今阿城市南之白城,即金上京会宁府故址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阿勒楚喀城“旧城周二里。……雍正三年,设协领、佐领、防御官兵驻此
在今贵州施秉县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镇远府镇远县: “又西有偏桥,偏桥卫在焉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122偏桥长官司: 偏桥 “在司东十里。左倚高崖,右临溪水,断石架木,以通往来”。集镇名。在陕西省宜君县
①在今浙江遂昌县城西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遂昌县:君子山在“县南十五里。有二山相望,秀丽可挹,称为大小君子山”。②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君子山“在恩平县西北一百里,接新兴县界。左有
在今山西岢岚县东北与五寨县接界处。《元和志》 卷14宜芳县: 岢岚山 “高二千余丈,西北与雪山相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