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隆场

兴隆场

①即今四川泸县北桐兴乡。清嘉庆《泸州志》卷2:兴隆场“距州一百里”。产煤。

②即今四川安岳县南六十里兴隆镇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兴隆场“在治南六十里”。

③即今四川中江县西南兴隆镇。清光绪《潼川府志》卷4:龚市镇“在县南六十里。乾隆时改名兴隆场”。

④即今四川蓬安县南兴旺镇。清光绪《蓬州志》:兴隆场“在会龙场东南三十里。北至城九十里。场中分水与南充为界”。

⑤即今四川武胜县西南万隆镇。民国《武胜县志》卷1:兴隆场在“县西五十里。……有龙泉寺,疑即汉初之龙泉镇”。

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盐津县东北部、兴隆河东岸河湾台地。兴隆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500。因有山似青龙回首,原名青龙。又名南屏、富菜。清光绪年间改今名,取“生意兴隆”之意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五倍子等。有酿酒、农机修理、粮油加工等厂及茶场、电站、煤矿。公路接昆水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噶努布宗

    又作日噶牛城、业党。即今西藏曲水县东北聂当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日噶,堡也。努布,西也。堡居拉萨之西,故名。”

  • 斜谷关

    在今陕西眉县西南三十里斜谷口。《三国志·蜀书 · 后主传》: 建兴十一年 (233) 冬,“亮使诸军运米,集于斜谷口,治斜谷邸阁”。后置关。

  • 临蕃城

    唐置,属鄯州。在今青海湟中县西北,东至西宁市六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鄯州鄯城县:“西六十里有临蕃城。” 后没于吐蕃。唐置,在今青海省湟中县东南。属鄯州。因靠近吐蕃境而得名。后地入吐蕃。

  • 梅子八关

    元代在今湖北长阳、五峰二土家族自治县境清江两岸八个关的总称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长阳县 “渔洋关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境旧有梅子八关,四临江南,四临江北。元时置以备峒蛮。明改为二巡司。”

  • 东陇山

    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。明建洮州卫于山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洮州卫:东陇山“番人于此耕种。明洪武十二年,洮州十八族番长汪舒朵儿等叛,沐英讨之,贼悉遁去,筑城于东陇山南川,留兵戍之”。

  • 大寺

    巴利文Mahavihara (摩诃毘诃罗)之意译。为今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寺院。相传公元前3世纪顷,印度阿育王派王子摩哂陀等到师子国(今斯里兰卡)传播上座部佛教,天爱帝须王因此在都城阿罗陀

  • 赤石驿

    南宋绍兴中置,属崇安县。即今福建武夷山市南赤石街。1942年6月“皖南事变”时闻名中外的“赤石暴动”即此。

  • 宜黄场

    五代南唐置,即今江西宜黄县。北宋开宝三年 (970) 升为宜黄县。五代唐置,即今江西省宜黄县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年)升为县。

  • 清川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马盘县置,属江油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。乾元初属龙州。南宋端平三年 (1236) 废。元初复置,至元二十二年 (1285) 废入龙州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为

  • 洛都水

    即乐都水。今青海东部湟水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南左翼末旗: “博罗充克克河……即古湟水,一名洛都水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