冶父山
亦作野父山、野甫山。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庐江县:冶父山在“县东北二十里。相传欧冶子铸剑处。山比众山独尊,故曰父。峰岩峻峭,林峦森密,盘亘凡数十里。自麓至巅,几五里余。前有龙湫,水尝不竭”。山东嵎有冶父寺(实际寺),“冶父晴岚”为庐江八景之一。
又称冶甫山。在安徽省庐江县城东北。相传春秋时欧冶子在此铸剑而得名。山上有铸剑池、龙湫、罗汉坛、百尺岩、诸葛岭等胜迹。山东隅有冶父寺(又名实际寺),顶端有伏虎庵,均为唐代名寺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亦作野父山、野甫山。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庐江县:冶父山在“县东北二十里。相传欧冶子铸剑处。山比众山独尊,故曰父。峰岩峻峭,林峦森密,盘亘凡数十里。自麓至巅,几五里余。前有龙湫,水尝不竭”。山东嵎有冶父寺(实际寺),“冶父晴岚”为庐江八景之一。
又称冶甫山。在安徽省庐江县城东北。相传春秋时欧冶子在此铸剑而得名。山上有铸剑池、龙湫、罗汉坛、百尺岩、诸葛岭等胜迹。山东隅有冶父寺(又名实际寺),顶端有伏虎庵,均为唐代名寺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海中。相传即田横率众入海岛处,故名。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:西汉初,田横“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, 居岛中”。又《北史·杨愔传》:“愔潜之光州, 因东入田横岛。”即此。《寰宇记》卷20即墨
即今青海平安县西南祁家川水(三合沟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湟水又东,安夷川水注之。水发远山,西北流,控引众川,北屈,径安夷城西北,东入湟水。”
即小白山。指今黑龙江省东南、吉林省东南之张广才岭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3:小白山山脉“其脉自英额岭,一支西走为儞牙变哈达岭,折而北趋,重阜修岩,连峰接势,亘三百余里,是为老岭之脉”。(1)在河北省
金改庆平堡置,属狄道县。即今甘肃渭源县西北三十里庆坪乡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广宗县(今河北威县东南二十里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威县地。寻废。孝昌中复置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北周建德七年(578)复置, 属贝州。治所在武强县(今威县北
一名山小关镇。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南三十三里小关镇。民国《巩县志》卷3:县东南有小关镇。在河南省巩义市东部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小关,人口4000。因在山区关隘要道口,得名山小关,
南朝宋大明元年(457)置,属新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附近。北魏废。
即今广西河池市西北六甲镇。《东方杂志》1905年第5期:陆荣廷镇压人民起义, 义军走“河池属六甲、岜崙,陆荣廷率荣军渡江截剿”。即此。
在今四川金川县西南马尔邦乡。《清史稿·明亮传》:乾隆四十年(1775)征金川,“阿桂军临噶拉依,明亮取独松趋正地,降马尔邦”。即此。四十五年(1780)于此设马尔邦汛。有把总驻守。
①即今河北黄骅市。盛产盐,清设利国盐场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 “利国场在韩村。”1938年于此设新海县,1945年改为黄骅县。②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南韩村。清为韩村堡。(1)在河北省赵县中北部。面积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