剡县
西汉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十二里。东汉末徙治今嵊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属嵊州,八年 (625) 属越州。五代吴越时改赡县。北宋初复为剡县,宣和三年 (1121) 更名嵊县。
(剡shàn) 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南。三国吴移今嵊州市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至八年为嵊州治。五代吴越改名赡县,北宋初复旧。宣和三年(1121年)以剡字两火一刀,有兵火象改名嵊县。
西汉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十二里。东汉末徙治今嵊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属嵊州,八年 (625) 属越州。五代吴越时改赡县。北宋初复为剡县,宣和三年 (1121) 更名嵊县。
(剡shàn) 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南。三国吴移今嵊州市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至八年为嵊州治。五代吴越改名赡县,北宋初复旧。宣和三年(1121年)以剡字两火一刀,有兵火象改名嵊县。
在今西藏类乌齐县西北类乌齐镇。清时设类乌齐宗。乾隆 《西藏志 · 事迹》: 雍正三年(1725) 升周瑛为四川提督。于次年春,抚插类乌齐一带番民。“类乌齐”,藏语意为大山。
唐武德六年 (623) 置,属云州。治所在今陕西清涧县境。贞观二年 (628) 废。
在今福建长汀县东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汀州府长汀县: “麻潭在府东南,众流皆汇于此。山势盘亘,过此折为九曲。”
北宋置,属镇戎军熙宁砦。在今宁夏固原县北。后废。
金明昌六年 (1195) 改怀柔县置,为顺州治。治所即今北京市顺义县。因在温榆水之北而得名。元废。古县名。金明昌六年(1195年)改怀柔县置,治今北京市顺义区。为顺州治。元废县入州。
北宋改归诚羁縻州置,属邕州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右江流域。后废。
①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。一说在北。为居延海。《魏书·袁翻传》:正光二年(521),蠕蠕国乱,其王阿那瓌、婆罗门相继来降,凉州刺史翻表曰:“乞遣大使往凉州、敦煌及于西海,躬行山谷要害之所,亲阅亭障远近之
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南二十九里腰站。元与罗部合设罗次县。
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中茅峰“在积金山北,其侧有泉,色赤而有味。《真诰》云:饮之延年,山下之民率皆眉寿而无疫”。明弘治《句容县志》卷4:中茅峰“即三茅君所居”。
①在今河北灵寿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常山郡灵寿县:“《禹贡》卫水出东北,东入滹沱。”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 “卫水”条引《灵寿县志》:“卫河在县东十里,俗名雷沟河,源出县东北十四里良同村,南流至县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