勒乌围
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勒乌乡。为清代金川土司重要根据地。清乾隆四十年 (1775),征金川,攻破勒乌围,莎罗奔遁噶尔崖。事定。有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。设重兵驻防于此。
即今四川省金川县东勒乌。与噶喇依(今金川县南安宁附近)同为清代金川土司地。二者北南相距约百二十里,临金川河,崇山峭耸,鸟道迂回,巢穴坚固。乾隆七年(1742年)大、小金川相继反叛;三十九年平定小金川,建有乾隆“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”;四十一年平定大金川,建有乾隆“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”,设重兵驻防。
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勒乌乡。为清代金川土司重要根据地。清乾隆四十年 (1775),征金川,攻破勒乌围,莎罗奔遁噶尔崖。事定。有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。设重兵驻防于此。
即今四川省金川县东勒乌。与噶喇依(今金川县南安宁附近)同为清代金川土司地。二者北南相距约百二十里,临金川河,崇山峭耸,鸟道迂回,巢穴坚固。乾隆七年(1742年)大、小金川相继反叛;三十九年平定小金川,建有乾隆“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”;四十一年平定大金川,建有乾隆“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”,设重兵驻防。
北宋政和四年(1114)改羁縻霸州置,治所在嘉会县(今四川理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桃坪乡古城。一说在今汶川县西北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东北与汶川县西北邻近地。宣和三年(1121)废。北宋政和四年(11
北宋庆历三年 (1043)废颍阳县置,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南颍阳镇。四年 (1044) 复为颍阳县。熙宁二年 (1069) 废县为镇。元祐二年 (1087) 复为县。金又废县为镇。(1)在河南省登封市西部
在今广东潮安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0潮州: “ 《朝阳图经》 云: 云落一山有铜、铁佛宝贝之异,或谓即今瘦牛岭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海阳县: 瘦牛岭在 “府西北五十五里。一名云落山,为
即今广西马山县西南周鹿镇。《清一统志·思恩府》: 周鹿城在 “今那马土司治。旧有石城,相传明正统间,土官岑瑛,尝围猎守鹿于此,因名守鹿城,后讹为周鹿城。嘉靖七年于此置那马土司,以黄理为巡检世袭。本朝因
清宣统元年(1909)改延吉厅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在延吉冈(今吉林延吉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延吉、图门、龙井市等地。1913年降为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升延吉厅置,治今吉林省延吉市。无属领。1913
金置,属曲周县。在今河北曲周县境内。
在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南充县:“北有北津渡,县旧治也。”
在今吉林九台市东南土们岭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吉林府吉长铁路有“土门岭”站。
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南。与西晃山连麓别峰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5辰州府:齐天山“在麻阳县(今锦和镇)东南五十里。峰峦高出云表,天晴则秀色愈盛,故又名霁添山”。宋置齐天铺于山下。
长白山与黑龙江的合称,旧以此泛指我国东北地区。《金史·世纪》:“生女直地有混同江、长白山,混同江亦号黑龙江,所谓白山黑水是也。”长白山与黑龙江的合称。后泛指中国东北地区。《金史·世纪》:“生女直地有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