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北石窟寺

北石窟寺

又称寺沟石窟。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复钟山崖壁上。据清乾隆六十年《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》及《镇原县志》引自唐碑记载,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(509)泾川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。分上、中、下三层,南北长120米。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。北魏的第165窟规模最大,保存最好,窟高14米,长21.7米,宽15.7米。造像以大佛为主,伴以胁侍、弥勒、普贤、阿修罗及佛传故事等。历经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宋各代开凿,共有窟龛二百九十五个,现存造像二千一百二十六躯,石刻及墨书题字一百五十余方。是甘肃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之一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又称寺沟石窟。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千米寺沟川蒲、茹两河交汇处东岸。据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《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》及《镇原县志》引自唐碑记载,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(509年)泾州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。窟龛开凿在黄砂岩的崖面上,分上中下三层,南北长120米。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。编号165窟(俗称“佛洞”),是窟群中最大、保护最好的一窟。高13.2米,深17.9米,宽21.7米,内造七佛,身高8.1米许;十胁侍菩萨,身高3~4米;二交脚菩萨,高5.8米;还有三头四臂天王,乘象普贤菩萨。前壁门上明窗左右有大型高雕佛本生故事《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》,门外两侧雕有金刚力士和狮子。历经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各代开窟造像,现存窟龛295个、塑像 2100 身。石刻及墨书题字150方、碑刻7通。壁画较少,多已残缺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雨勒赫齐卡伦

    即胡裕尔和奇卡伦。清雍正五年(1727)设,在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西北七卡屯村。清何秋涛《朔方备乘》卷10《北徼喀伦考》作“乌雨勒赫齐”;《黑龙江外纪》卷2作“乌雨尔霍齐”。

  • 小史

    一名那色波。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南卡尔希。唐为安西都护府属地。

  • 荆河

    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汝阳县: 荆河 “源出天中山。汇悬瓠池水,经城北大堤外,东流六十里,南入澺水”。

  • 楼台 (臺) 鼓角山

    一名雪峰。在今福建明溪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汀州府归化县: 楼台鼓角山“在县治后。数峰连属,中一峰高耸如楼台,其余峰圆者如鼓,长者如角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一》: 楼台鼓角山 “在归化县南十

  • 陵县

    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改陵州为县,治所即今山东德州市。三年 (1266) 复为陵州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降为陵县,属济南府。永乐七年(1409) 移治德州故城,即今山东陵县。民国初属山东东

  • 鸡鹿塞

    西汉朔方郡边塞。在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沙金套海苏木哈日嘎那阿木村北古城(今哈隆格乃山口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朔方郡窳浑县:“有道西北出鸡鹿塞,屠申泽在东。”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:永元元年(89)数路伐北匈

  • 圣水河

   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:圣水河“在州西八十三里。……合于涢水”。

  • 晦发 (發) 川

    即今吉林松花江支流辉发河。《金史·纥石烈胡剌传》: “纥石烈胡剌,晦发川唵敦河人。”

  • 大凑山

    在今湖南桂阳县西。《元丰九城志》卷6:平阳县有大凑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1桂阳军:大凑山,“《旧经》云, 出银矿。当其盛时,炉烟蓊然,上接云汉,烹丁纷错,商旅往来辐辏,因以为名”。

  • 蓟门关

    即居庸关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居庸引 《唐十道志》: “居庸关亦名蓟门关。”即“居庸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