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华林园

华林园

①原名芳林园。三国魏正始初改名华林园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内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 裴松之注:“芳林园即今华林园,齐王芳即位,改为华林。”同书《三少帝纪》:景元元年(260),“帝临于华林园”。即此。《洛阳伽蓝记》卷1:翟泉“西有华林园”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)毁。

②六朝时宫苑名。三国吴始建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鸡鸣山南古台城内。东晋仿洛阳园名,改为华林园。南朝宋元嘉间扩建,增筑景阳山、华光殿、景阳楼、竹林宫诸胜。南朝诸帝常听讼、宴集于此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晋简文帝游华林园,顾谓左右曰:会心处不必在远,翳然林木,便自有濠濮间想。”《宋书·少帝纪》:“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,亲自酤卖。”南宋时尚存遗迹。

③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东。十六国后赵石虎所筑。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“季龙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,车十万乘,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,广长数十里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同十一年(545),“东魏主宴于华林园”。胡三省注:“邺都效洛阳之制,亦有华林园。”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卷43《后燕录》:“(慕容)垂行围,因饮于华林园,秦人密出兵掩之,矢之如雨,垂几不得出。冠军隆将骑冲之,垂仅而得免。”即此。

④南汉宫苑。在今广东广州城西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9广州:刘王花坞“乃刘氏华林园,又名西御苑,在郡治西六里,名泮塘,有桃、梅、莲、菱之属”。


(1)三国吴建,名后苑,东晋改名华林园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北极阁迤南。南朝宋元嘉时扩建,筑华光殿、景阳楼、竹林堂诸胜,其后齐、梁诸帝常宴集于此。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。(2)魏、晋、北魏宫苑。本东汉芳林园,魏正始初因避齐王芳名讳而改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、魏洛阳故城内。有诸多景胜。魏、晋、北魏诸帝常游于此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毁。(3)十六国后赵石虎都邺后建。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北。园周数十里,有凌云城、金花洲、光碧堂诸胜。北齐改名仙都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浚县

    ①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置,治所在黎阳县(今河南浚县东)。金皇统八年 (1148) 改为通州。天德三年 (1151) 复为浚州。元初省黎阳县入浚州,属真定府。至元二年 (1265) 属大名府。明

  • 多锦城

    又作多金。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北盘古河东。《清太宗实录》卷51:崇德五年(1640)二月,萨穆什喀等讨伐博穆博果尔叛乱,“有铎陈、阿撒津、雅克萨、多金四木城,拒敌不降,因令右翼梅勒章京率兵来助”。

  • 浮沧山

    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阴平县东有浮沧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6隆庆府: 浮沧山 “在阴平县东十五里。世传尧遭洪水,湮没殆尽,而此山独存,因名”。

  • 凯过河

    亦作凯歌河。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 (秀山河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邑梅洞长官司: 凯过河在 “司西北二十里。源自乌罗三洋溪流出,会买赛河,东入辰州大江。旁有凯子砦,行者于此过渡”。

  • 邵伯站

    元置,即今江苏江都市西北邵伯镇。元置,即今江苏省江都市西北邵伯镇。为江、淮间水陆要冲。

  • 渭源郡

    西魏大统十七年 (551) 分陇西郡置,属渭州。治所在渭源县 (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)。《元和志》 卷39: “因渭水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甘肃渭源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西魏大统十七年(

  • 海沙场

    在今浙江海盐县东北十七里海塘乡驻地之场前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海盐县: 有 “海盐、沙要(腰)、芦沥三盐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海盐县: “县城西旧有海沙场盐课司,本宋、元时置,明正统元年移置沙腰村

  • 南就聚

    在今河南南阳县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南阳郡宛县 “有南就聚”。《水经·淯水注》: “淯水之南,又有南就聚。”

  • 赵屋岭

    即今山西壶关县南赵屋村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 赵屋岭 “在壶关县南六十里。上有铁矿,及产赤白石脂”。村以岭名。

  • 恭陵

    ①东汉安帝刘祜陵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三十里铺一带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 延光四年 (125) 四月,“己酉,葬孝安皇帝于恭陵,庙曰恭宗”。李贤注引伏侯 《古今注》 曰: “陵山周二百六十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