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仁寨
即今山西沁县西南南仁乡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 “道兴寨” 条下: 州西南 “四十五里有南仁寨”。
即今山西沁县西南南仁乡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 “道兴寨” 条下: 州西南 “四十五里有南仁寨”。
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六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光启二年 (886) 九月,“李克修攻孟方立,甲午,擒其将吕臻于焦冈,拔故镇、武安、临洺、邯郸、沙河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武安市西。唐末李克修败邢州兵于此。
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六十里芒砀山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 秦始皇东游,“高祖即自疑,亡匿,隐于芒、砀山泽岩石之间”。《清一统志·归德府》: 砀山“在永城县北八十里。与江南砀山县接界。亦曰宕山”。今芒砀山主峰
在今贵州黄平县东北三十里。一名东坡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兴隆卫:飞云崖“壁立千仞,奇胜万端,下有澄潭,旁为月潭寺,今置月潭公馆于此”。在贵州省黄平县城东10千米的东坡山。古树参天,流水潆洄。有拱桥横
在今江苏南京市江北浦口大顶山狮子峰下。南朝梁天监年间,萧衍为高僧法定建精舍于此,敕名 “定山寺”。天竺国 (今印度) 高僧达摩也曾在此驻锡,面壁三年。今存达摩岩、面壁处、宴坐石、卓锡泉及明弘治四年 (
南宋绍兴中置,属崇安县。即今福建武夷山市南赤石街。1942年6月“皖南事变”时闻名中外的“赤石暴动”即此。
1929年析武都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白马关 (今甘肃康县东北云台镇)。1944年迁今县东南岸门口镇。1961年迁今治咀台镇。在甘肃省东南部、西汉水南岸,东及东南邻陕西省。属陇南市。面积2959平方千
在今浙江天台县北。晋孙绰 《天台山赋》: “双阙云竦以夹路,琼台中天而悬居。” 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92 天台县 “天台山” 条下:琼台山 “在县西北三十里”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(后)》:
在今江西吉水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吉水县:王岭在“县北九十里。绝顶石壁高数十丈。下有小岩,高五六尺。相传五季时,彭玕作乱,常置寨于此”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宿松县西部。佐坝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2
春秋时卫邑。在今山东阳谷县东陶城铺。《春秋》: 桓公十年 (前702),“秋,公会卫侯于桃丘,弗遇”。杜注: “桃丘,卫地。济北东阿县东南有桃城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3载: “汉高封功臣刘襄为桃侯,
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南岳镇沙港头村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乐清县: 高嵩砦 “在县东四十里高嵩山上,临大海,亦近蒲岐所,为所境之锁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