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彭城郡
东晋明帝时侨置于晋陵郡界内。治所在今江苏武进县西。隋废。
东晋明帝时侨置于晋陵郡界内。治所在今江苏武进县西。隋废。
当为赖乡。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。《史记·灌婴传》: “攻苦、谯,复得亚将周兰,与汉王会颐乡。” 即此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苦县有赖乡。颐为赖之讹。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南。秦、汉之际灌婴会刘邦于此。
即今山东宁津县东北二十五里仲伍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谓即宋中安镇。
在今山西祁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》:龙舟峪关“在祁县东南九十里,南通沁州,北通徐沟,两壁皆山,旁有胡甲水。旧有巡司,今裁”。
唐置,属吉州新淦县。在今江西新干县南五里。唐置,在今江西省新干县南。属新干县。后废。
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之白沙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又有湔水入焉。水出绵虒道, 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。吕忱云:一曰半浣水也,下注江。”
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花江镇。民国时设县佐。
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南。明洪武间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即㡉县。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 《宋书·州郡志》 作县。
又名白石山、太首山。即今安徽广德县西南八十里太山。为桐水发源地。《寰宇记》 卷103广德县: 桐源山 “在县南八十里。按 《左传》: 鲁哀公十五年夏,楚子西、子期伐吴,及桐汭。杜注云,广德县西南有桐水
①唐神龙三年 (707) 析湘阴县置,属岳州。治所在今湖南平江县东南三十里金铺观。元和四年 (809) 迁治今平江县。五代楚改名平江县。②1914年改昌化县置,属广东琼崖道。治所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