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琅邪郡
南朝宋以侨置琅邪郡改名,初治江乘之金城 (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二十五里)。南齐永明六年(488) 徙治白下 (在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,幕府山南麓)。陈废。
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年)改琅邪郡置,治蒲洲金城(今江苏句容市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寺以东,龙潭以西,北至长江地。属南徐州。梁属扬州。南齐迁治白下(今江苏南京市西北)。陈太建十年(578年)废。
南朝宋以侨置琅邪郡改名,初治江乘之金城 (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二十五里)。南齐永明六年(488) 徙治白下 (在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,幕府山南麓)。陈废。
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年)改琅邪郡置,治蒲洲金城(今江苏句容市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寺以东,龙潭以西,北至长江地。属南徐州。梁属扬州。南齐迁治白下(今江苏南京市西北)。陈太建十年(578年)废。
北宋置,在今广西南丹县东南高峰坳 (新州)。大观四年 (1110) 于此置观州,绍兴四年(1134) 废观州为高峰砦。
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北大柏乡。清同治《涪州志》卷1:长滩里有“大柏树”。
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)以建州邵武县“户口繁会,路当要冲”(《寰宇记》卷101,邵武军)升为邵武军,治所在邵武县(今福建邵武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邵武、光泽、泰宁、建宁等市县地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
①西汉高帝二年 (前205) 改殷国置,治所在怀县 (今河南武陟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,京汉铁路 (包括卫辉市) 以西地区。西晋移治野王县 (今河南沁阳市)。辖境渐小。隋开皇三年(583)
秦章邯筑,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五里王家附近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)始平县尝移治于此。
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: 宝关山 “在白井司西一里。山高百仞,为行盐要路。土人以盐为宝,因名宝关”。
北魏太平真君中建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御河东曹夫楼东北。 为道教宫观。 《水经· 㶟水注》: “ (大道坛庙) 坛之东北,旧有静轮宫,魏神䴥四年造, 抑亦柏梁之流也。 台榭高广
又称鼎路门。汉长安城南面中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西张村。汉惠帝时建。《三辅黄图》卷1:“长安城南出第二门曰安门,亦曰鼎路门,北对武库。王莽更名曰光礼门显阳亭。”
即广南东路简称。治所在广州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贺江、罗定江、漠阳江以东地区。元至元间废入江西等处行中书省。即“广南东路”。
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东平州:坎河在“州(今州城镇)东北五十里。有坎河泉,南流六里入汶河。《志》云:坎河即汶水,下流泄入盐河处,盐河即济河之别名。自戴村坝筑,而汶水不复由此入济。万历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