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行唐县
西汉置,属常山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河北行唐县北三十里故郡村。东晋改为行唐县。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年 (385),“翟成长史鲜于得斩成而降,垂入行唐,悉坑其众”。即此。
古县名。西汉以南行唐邑置,治今河北省行唐县东北。为常山郡都尉治。北魏改名行唐县。
西汉置,属常山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河北行唐县北三十里故郡村。东晋改为行唐县。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年 (385),“翟成长史鲜于得斩成而降,垂入行唐,悉坑其众”。即此。
古县名。西汉以南行唐邑置,治今河北省行唐县东北。为常山郡都尉治。北魏改名行唐县。
北宋宣和六年 (1124) 建,在今甘肃康乐县境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熙州: 安羌城 “宣和六年,赐熙河兰廓路新建溢机堡名为安羌城,不知属何州军,姑附于此”。
简称上郭罗克司。在今青海达日县东南。清康熙六十年(1721)置上郭罗克车木塘寨土百户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90: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, 提督岳钟琪等讨郭罗克,破下、中郭罗克,“乘势复抵上郭罗克插
又作润陂市。北宋置,属进贤县。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七十里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
清置,在今新疆温泉县西,博尔塔拉河南岸。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11: 雅玛图卡伦,“此小卡伦东至鄂托克赛哩安达拉卡伦一百四十里”。
南朝宋武父孝皇帝陵。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三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丹徒县:永兴宁陵“在县东南三十五里”。
即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。清光绪 《鄞县志》 卷2《市镇》 引 《乾道图经》,谓宋代有宝幢村。并载: 宝幢 “距城四十里”。
清雍正元年(1723)改仪真县置,属扬州府。治所即今江苏仪征市。宣统元年(1909)改名扬子县。1914年复名仪征县, 属江苏淮扬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86年改设仪征市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元年(
①即今陕西柞水县东红岩寺。1935年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置五星县治此。②即今四川广元市南红岩镇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红江县。
在今河南西部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 ·中次十一经》: “丰山东北八百里曰兔床之山,其阳多铁,其木多藷, 其草多鸡谷。” 按丰山, 清毕沅谓在河南南阳府治 (今南阳市) 东北; 又兔床山东一
北宋置,属含山县。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仙踪镇。在安徽省含山县北部。面积63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仙踪,人口1.2万。镇西北有黄山,古名仙踪山,镇以山名。1949年置仙踪镇,1958年改公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