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镇山
即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。系古代五镇之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会稽县: “有南镇会稽山。”
即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。系古代五镇之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会稽县: “有南镇会稽山。”
在今西藏拉萨市北十里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“唐古忒(藏)谓金曰色, 其山产金,故名。”另一说色拉意为野玫瑰园或冰雹。上有色拉寺。
在今印度曼尼普尔一带,或以为今阿萨姆北部以西以至于恒河流域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安南通天竺道,“弥诺江水,千里至大秦婆罗门国”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10:“大秦婆罗门国在永昌西北,正东与诺诺江安西城楼接界
西汉高帝四年 (前203),南海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,十一年 (前196) 遣陆贾立佗为南越王,高后时自号为南越武帝,都番禺 (今广东广州市)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 “ (佗) 以兵威边,财物赂遗
北宋咸平四年(1001)分西川路置,治所在利州(今四川广元市)。皇祐三年(1051)移治兴元府(今陕西汉中市)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、南部以北,通江、平昌以西,平武、梓潼以东地区和陕西秦岭以南,子午河、星
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五十里半截塔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热河省围场县:“县属半截塔,位于伊马都河左岸,距天宝山七十里,至多伦二百三十里。户数一百,人口八百。”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
①即隆州。西魏置,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②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衡州置,治所在崇义县 (今湖南桑植县)。大业初废。③唐武德五年 (622) 分饶乐郡都督府置,为羁縻州,处奚可汗部落,属
唐武德四年 (621) 分铜陵县置,属勤州。治所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富林镇。次年属春州。后废。开元十八年 (730) 复置,为勤州治,天宝初为云浮郡治,乾元初复为勤州治。后州治移至铜陵县,富林县属勤州。
①东汉本初元年 (146) 置,治所在博陵县(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)。建安末废。西晋改为博陵国。北魏复为博陵郡。治所在鲁口城 (今河北饶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、深州、饶阳、安国等县市地。北齐移治安平
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南五十二里,洪泽湖南岸一半岛上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一》:老子山“在清河县西南一百里,接安徽盱眙县界(今属江苏)。一名老祖山”。
俗称郡贝子旗。即和硕特北右翼旗。在今青海刚察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