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浪县
1947年1月由阳武、原武二县合并设置,治阳武 (今河南原阳县)。旋裁撤,复置阳武、原武二县。
旧县名。1947年由阳武、原武两县合并设立,治阳武(今河南原阳县驻地城关镇)。旋裁撤,复置阳武、原武两县。
1947年1月由阳武、原武二县合并设置,治阳武 (今河南原阳县)。旋裁撤,复置阳武、原武二县。
旧县名。1947年由阳武、原武两县合并设立,治阳武(今河南原阳县驻地城关镇)。旋裁撤,复置阳武、原武两县。
①秦置,为临淄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。后项羽封田都为齐王,西汉初封庶长子肥为齐王,皆都临淄。西汉为齐郡治。东汉作临菑,为齐国和青州治。南朝宋和北魏为齐郡治。北齐移齐郡治益都县 (今山东青州
在今广西凌云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泗城州:古那村“在州西北,与利州接界。宣德七年,总兵柳溥以泗城与利州争地,议将古那易利州之利甲庄,不果”。
北宋乾德三年(965)置,属江陵府。治所在今湖北石首市境。寻废。
北周置,在今湖北汉川县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汉川县 “和公城” 条下: 郝城 “后周时所筑,以主者之姓为名”。五代周时筑,在今湖北省汉川市南。
即今浙江上虞市西之曹娥江。《论衡·书虚篇》:“浙江、山阴江、上虞江皆有涛。”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江水东径上虞县南……亦谓是水为上虞江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6:剡溪“北流入上虞县界为上虞江”。
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怀庆府河内县:尧河“一名尧池水。……在府城北出太行谷中,资以灌溉,甚为民利,东南流入沁”。
北宋置,属曲江县。在今广东曲江县境。
即讹打剌城。亦作兀答剌儿、兀的剌儿、兀都剌儿。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奇姆肯特西北帖木儿附近。
即今海南省万宁县北后溪河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万安军: “西北至金仙水二十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万州: 金仙水在 “州北二里。源出黎母山,至城北,潴为潭,绕流经东山岭,转北入小海港达于海。俗呼
①即武水。又名武溪。古名虎溪。又名武阳溪。源出今湖南临武县西北,东流经宜章县,入广东乐昌县,至韶关市,南流为北江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“武溪水又南入重山,崖峻险阻,崖岭干天,交柯云蔚,霾天晦景,谓之泷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