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博爱县

博爱县

1927年析沁阳县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清化镇 (今河南博爱县)。


在河南省西北部,北接山西省。属焦作市。面积488平方千米。人口42.2万。辖7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清化镇。1929年冯玉祥主豫时,划沁阳县丹河以东、沁河以北地置博爱县,依据孙中山先生制定的建国大纲“自由、平等、民权、博爱”命名。1938年改名清化县,属晋冀鲁豫边区。1943年称沁博县。1945年后复称博爱县。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,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。1960年并入焦作市,1961年复置博爱县,属新乡专区。1969年属新乡地区,1983年改属焦作市。地处太行山区和山前平原区,地势北高南低。沁河流经南部边缘,丹河流经西部边缘,运粮河、勒马河、幸福河流经南部和中部,大沙河流经东部边缘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、生姜等,特产山药、地黄、牛膝、菊花“四大怀药”,盛产竹,以竹编著称。工业有机械制造、化肥、耐火材料、棉纺、玻璃等。焦柳铁路、新济、郑常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月山寺、孙真庙遗址、石佛滩摩崖造像、清真寺、李商隐墓、青天河风景名胜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雨林洞

    在今福建沙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沙县: “雨林洞在县西南三十里。一名金盒洞,深广容千人。”

  • 泰州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中置,属扬州卫。在今江苏泰州市南。清康熙十七年 (1678) 废。

  • 猛洞河

   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 永顺府》: 猛洞河 “源出县东北,西南流入酉水。雍正九年开浚,始通舟楫”。又称猛峒河。酉水支流。在湖南省西北部。源出桑植县西云龙山,南流经龙山县,至永顺县列夕附近入酉水

  • 陌城寨

    在今浙江平阳县东南十八里墨城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平阳县: 陌城寨 “在县东南。寨东南滨海,其相连者曰陆路寨,俱戍守要地也”。

  • 水磨川关

    一名水磨关。明置,属永昌卫。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焦家庄乡。为通西域的孔道。

  • 西肥水

    即今西淝河。源自今河南太康县东南之清水河,东南流经鹿邑县西、郸城县东名肥河,又东南流经安徽亳州市南,涡阳、利辛二县之西,至凤台县西南峡山口入淮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亳州:“南有西肥水,即夏肥水也。”

  • 五龙潭

    在今河北任丘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任丘县:五龙潭在“县北十一里。县西十八里为白龙潭,水皆渊渟,大旱不竭”。又称灰湾泉。在山东省济南市旧城西门外,南距趵突泉约500米。由5处泉水汇注而成,水深数尺,广

  • 皋兰县

    清乾隆三年 (1738) 置,为甘肃省会及兰州府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。以皋兰山为名。民国初年为甘肃兰山道治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41年析城区置兰州市。1955年皋兰县迁治石洞寺 (今皋兰县治)

  • 淄水

    ①又名柴汶。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之小汶河,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六年 (前516),“齐师围成。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”。杜注: “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,北入汶。” 《水经·汶水注

  • 通县

    1913年改通州置,属京兆尹。治所即今北京市通县。1928年属河北省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通州改置,治今北京市通州区,隶顺天府。1914年属京兆地方,1928年改属河北省。1958年划归北京市,改设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