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贺岛
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南博贺、龙山二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56电白县: “西南海中有博贺岛,海艘云集。上有炮台。”
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南博贺、龙山二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56电白县: “西南海中有博贺岛,海艘云集。上有炮台。”
在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科儿沁》: 右翼前旗 “驻席喇布尔哈苏,在喜峰口东北一千三百五十里”。
北宋属山阳县,在今江苏淮安市北五里。古镇名。又名北辰镇。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北部。
①南朝宋泰始二年(466)以流民置,属西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黄州市境。南齐为义安左县。后废。②南齐置,属义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汉水南岸。后废。西魏复置,为长湖郡治。北周末改置常平县。③唐末置,属宣
亦名大蹲山。在今安徽绩溪县北,西接旌德县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5绩溪县:大獒山“在县北六十里。高四百仞,周百里。旧说以为上排层汉,前压澄潭。蹲形矫首,如獒猛犬焉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6徽州府:大獒山“前
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一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桂平县: 勒马寨,“成化二年,韩雍平大藤峡,议移周冲巡检司于勒马滩,即此”。
在今江西湖口县北二十五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湖口县: 茭石矶镇巡司 “其地有茭石矶,因名”。古镇名。在今江西省湖口县北。明时于此置巡检司。
亦作王家市镇。北宋置,属汝阴县。即今安徽利辛县西北王市。《金史·蒲察官奴传》:天兴二年(1233),哀宗在归德,蒙古将忒木䚟围亳州以逼之,哀宗遣蒲察官奴伪与和, 自归德“南门登舟, 由东
南宋端平二年 (1235) 改昌化军置,治所在宜伦县 (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中和镇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部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儋州。南宋端平二年(1235年)以昌化军改名,治宜伦县(
唐咸亨三年 (672) 开,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邺县: “南五里有金凤渠,引天平渠下流溉田。”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南。唐咸亨三年(672年)引天平渠水下流至金凤台侧,又东出以溉田,故名
在今山东境。亦曰大清河。即古济水。其上源与会通河合, 自东平分流而西北,至鱼山之东,复折而东北, 经东阿、平阴、长清、济南、济阳、博兴等县市,东北入海。清咸丰间为黄河所夺。见“清河(2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