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博野县

博野县

北魏景明元年 (500) 改博陆县置,属高阳郡。以地居博水之野得名。治所即今河北蠡县。隋属河间郡。唐属深州。五代周属定州。北宋雍熙四年(987) 为宁边军治,景德元年 (1004) 为永宁军治。金为蠡州治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移治今博野县,属保定府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340平方千米。人口25万。辖3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博陵镇。西汉置蠡吾县,治蠡村(今里村),属涿郡。东汉为侯国,属中山国。三国魏属河间郡。晋属高阳国。北齐省入博野县,治今蠡县蠡吾镇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宁边军博野县:“以地居博水之野,故名。”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省入蠡州、蒲阴县,三十一年复置,属保定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徙今治,属保定府。1913年属直隶省保定道,1928年属河北省,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9年属河北省定县专区,1954年属保定专区,1958年并入安国县,1962年复设,仍属保定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4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冀中平原区。地势平坦。有潴龙河、孝义河、月明河等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棉花。为省重点产棉县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。有化肥、棉织、油棉、造纸、人造毛皮等工业。定河、保衡等公路经境内。古迹有王子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征 (徵) 通谷中路东水泉堡

    北宋置,属西安州绥戎堡。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。后废。

  • 古槐

    一作古县。即今福建长乐市南古槐镇。唐武德六年(623)于此置新宁县,旋改名长乐县。上元元年(760)迁吴航,故此地称古县。后以该地种槐树为城,因而又称古槐。

  • 大廉县

    南朝陈置,属龙苏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曲樟乡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越州,寻属廉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并入合浦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陈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。属龙苏郡。隋

  • 思蒙水口

    思蒙江注入岷江之口。在今四川青神县南瑞峰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青神: “本治思蒙水口,武德八年,移于今治。”

  • 小桥营

    明置,属崖州。在今海南省三亚市东,滨海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二》 “乐安营”条下:“又拨把总驻小桥营,分防藤桥诸汛。”

  • 七龛山

    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4涪州:七龛山“在武龙县北一十五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武隆县:七龛山“在县北二里。山高大,上有七穴”。

  • 郢州

    ①南朝宋孝建元年 (454) 置,治所在夏口城 (后称郢城。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以下的汉江流域,监利、阳新间的长江流域和湖南沅江流域以北地区。其后逐渐缩小。隋开皇九年 (589

  • 芜湖水

    水阳江及青弋江下游别名。在今安徽芜湖市、县间。《元和志》卷28当涂县:“芜湖水在县西南八十里。源出丹阳湖,西北流入于大江。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,吴将陆逊、晋谢尚、王敦皆尝镇此。”

  • 辰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十余里。西晋废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沅水又东径辰阳县南,……旧治在辰水之阳,故即名焉。”南朝宋复置,梁改为建昌县。陈复名辰阳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辰溪县。

  • 赖园

    在今广东化州市旧城宝山麓。产橘,世称赖园橘红。清光绪 《化州志》 卷11载阮元 《化州橘红记》,称此处橘最佳。赖氏守此世为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