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阳侯国
西汉宣帝封邴吉为侯国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东。东汉废。
西汉宣帝封邴吉为侯国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东。东汉废。
即今白河支津。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溧河,“淯水支流。自马渡堰分流,至新野县界,仍入于淯”。
即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思勒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钦州 “如昔砦” 条: “宣德二年,土酋黄金广等以澌凛、罗浮、丁森、葛源等四峒十九村,叛附安南,安南遂侵如昔、贴浪、二都,因置金勒千户所,移治那苏隘。嘉
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五子传》 引《吴历》曰:“(孙)和四子:皓、德、谦、俊。孙休即位,封德钱唐侯,谦永安侯,俊拜骑都尉。皓在武昌,吴兴施但因民之不堪命,聚万余人,劫谦,将至秣陵,
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十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桂阳县: 洞灵山 “有岩洞池泉之胜”。
在今山东东阿县城南四十里鱼山西麓。曹植 (192—232),字子建,曹操第三子,曹丕之弟。为 “建安七子” 之一。三国魏太和三年 (229) 封东阿王,六年又徙封陈王。曹丕素忌其才,屡加迫害。曹植郁郁
在今云南云龙县治石门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“诺邓盐井”条下:“又有石门井,在(云龙)州东北三十里。”
明置,在今四川广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广安州: 盘龙驿 “在州南。本属南部县,嘉靖三十六年移置于此”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长蛇县置,属陇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宝鸡县西北县功镇。《寰宇记》卷32吴山县:“取县西吴山以称邑。”大业初改属扶风郡,后废。义宁元年(617)复置长蛇县。唐贞观元年(627)复名吴山
秦置,属薛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济宁市南四十余里喻屯乡东南八里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秦二世二年(前208),项梁“引兵攻亢父”。即此。西汉属东平国。东汉属任城国。南朝属高平郡。北魏属任城郡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
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十四里百道口附近。《寰宇记》卷66瀛州河间县:“大蒲淀又名大廉陂。在县西南四十一里。《水经注》云:大蒲下导陂沟,竞奔咸注滹沱,是故人因决入之处,谓之百道口,盖有此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