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洎河
上游为溱、洧二水,合流为双洎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洧川县:洧水“源出河南府登封县北阳城山,至禹州密县,又东流至新郑县合溱水为双洎河,经长葛县北……又东经鄢陵、扶沟、西华县境而合于颍水”。今双洎河至扶沟县合于贾鲁河。
上游为溱、洧二水,合流为双洎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洧川县:洧水“源出河南府登封县北阳城山,至禹州密县,又东流至新郑县合溱水为双洎河,经长葛县北……又东经鄢陵、扶沟、西华县境而合于颍水”。今双洎河至扶沟县合于贾鲁河。
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北鸥浦乡鸥浦村。1928年于此置鸥浦设治局。1929年改为县。
隋大业元年 (605) 改归德县置,属庆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洛原县: “因洛水所出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弘化郡。十三年(617) 废。唐贞观二年 (628) 复置,属庆州。五代时废
亦名工噶岭。清于此设贡噶岭土百户,在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岭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 赵尔丰讨巴塘, 理塘正土司“逃往稻坝贡噶岭,啸聚土人为乱”即此。三十四年(1908)改流,
即今湖南岳阳市东北象骨港,为松杨湖农场场部所在地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临湘县“马鞍山” 条下: 象骨山 “山下有港,亦以象骨名”。市因象骨港为名。
或作余无戎、余吾。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北三十里。《左传》: 成公元年 (前590) 春,“遂伐茅戎。三月癸未,败绩于徐吾氏”。
在今云南曲靖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 倘俸溪 “在南宁县西。其源出涌克山,流经此有九湾,绕城而流”。
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3新平县:古斯拉克(庄)在“城东南四百四十里”。
亦作潺亭。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涪县有孱亭。蒙文通有 《汉潺亭考》,谓潺亭在今盐亭县。
北宋庆历八年 (1048) 置,为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。治所在真定府 (治真定县,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、藁城、巨鹿、丘县、肥乡、临漳以西地区及河南安阳、鹤壁、林州、汤阴等市县地。金废。北宋
1931年“九·一八” 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。1932年3月, 日本帝国主义在长春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,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“执政”,年号“大同”,旋改长春为“新京”,定为“国都”。1934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