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州
唐贞观五年(631)生羌归化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北宋移于今茂县境。后废。
唐贞观五年(631)生羌归化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北宋移于今茂县境。后废。
①十六国后秦置,属长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北旧县镇北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洛川县: “以县界有洛川水为名。” 后废。北魏太平真君中复置,为鄜城郡治。治所在高槐 (今洛川县东北十里安宫村)。隋开皇
在今海南省临高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临高县:那盆山“脉自五指山北来,至此特起一峰,高耸而圆,若覆盆然”。
又称小南湖。在今江苏高淳县南,其南与安徽宣州市接界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8: 固城湖“南北三十里,东西二十五里,环楚王故城,有水四派。湖中流与太平州接界,与丹阳湖、石臼湖号为三湖。东经五堰自常州宜
即今甘肃酒泉市东北二十五里两山口堡子村。《清一统志·肃州》:两山口堡“北临边墙,城周一百四十丈。今有把总”。
1914年改峨边厅置,属四川建昌道。治所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大堡镇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迁今县治 (沙坪镇)。1984年改设峨边彝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14年由峨边厅改置,治大堡(今四
又称九龙池。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郊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金齿军民指挥使司: 易罗池 “在司城南。周三百余步,源自池底涌出。相传昔有妇沙壶,触沉木而感孕,即此池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保山县: 九隆山
在今广东潮安县西北古巷镇南枫洋村。旧属海阳县,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四年 (1371) 移治今潮州市南园头村。嘉靖末废。
①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吴州置,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西南横山东)。以姑苏山得名。大业初复为吴州,寻又改为吴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苏州,七年(624)徙治今苏州市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吴县、常熟市以
又名北洺水镇。北宋初置,属鸡泽县。在今河北威县北五十五里古城。金改置洺水县。
即越王台。故址在今广东广州市越秀山上。唐宋之问有 《登粤王台》 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