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向阳镇

向阳镇

即今吉林柳河县西南百二十里向阳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通化县图:西北有向阳镇。


(1)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中部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阳,人口 8170 万。又名向阳店,简称向阳。因该村位居背风向阳的交通要道处,为集贸中心,店铺多,故名。1951年属太原市第三区,1953年设向阳乡。1958年为郊区向阳公社。1984年设镇。地处汾河中游东岸平原。产玉米、高粱、大豆、稻。有食品、建材、保险柜等厂。有市郊铁路专线经此。公路通阳曲、太原等地。(2)在吉林省榆树市东部。面积168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泡,人口 2050。1949年为向阳区,1956年设乡,1959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4年置镇。主产玉米、高粱。有农具、制砖等厂。开于公路经此。(3)在吉林省柳河县西南部。面积267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阳,人口 1140。因地势为向阳坡,故名。1961年设向阳公社,1983年改乡,1993年置镇。主产玉米。有帆布、农机修配等厂。柳新公路经此。(4)在黑龙江省五常市中南部、拉林河北岸。面积360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阳山屯,人口 2400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,民国称第三区,伪满设村公所。1949年改第十三区。1956年改中心乡,1958年改向阳公社,1984年改乡。1986年改镇。产玉米、大豆、稻等。有造纸、酿酒、粮油加工等厂。公路通五常和吉林省舒兰市等地。(5)在黑龙江省鸡东县东部。面积372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村,人口 2810。原名半截河。1946年设向阳区,1950年改第三区。1956年改向阳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穆棱河流经。产玉米、小麦、大豆、稻、烤烟、甜菜等。是县粮食主产区之一。特产木耳、蘑菇等。有农机修造、建材等厂。公路通鸡东、永安等地。(6)在江苏省启东市东部、协新河两岸,东临黄海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村,人口 4100。1957年合并东进、建新等乡为向阳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1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豆类、油菜籽等。有建材、轻工、海产品加工等厂。惠海等公路经此。(7)在湖南省衡南县中部偏南。面积97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桥,人口 8000。驻地原名观音桥,以镇北石桥桥头旧有观音庙得名。1966年改名向阳桥,故名。1950年为观音乡。1958年属东风公社,1961年为观音公社,1966年为向阳公社。1981年置镇。1984年向阳公社并入,1995年云市乡并入。主产稻,并产茶叶、油茶、甘薯、豆类。有农场、牧场、渔场、茶场。有机械、氮肥、电机、电子仪器、酿酒、建材、彩印等厂。设有圩场,为县南部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。京广铁路、107国道经此设站。湘江、耒水可通航。(8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中部、布柳河畔。面积480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,65%为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向阳街,人口 2350。因驻地地势较开阔,且阳光充足,故名。1950年为向阳区。1958年改公社,1962年复区。1969年复公社。1984年置镇。原为天峨县人民政府驻地。产稻、玉米、油茶、油桐、板栗、山楂等。盛产云木耳、烤烟等。有农具、榨油、木材加工等厂。县中部大农贸集市,有公路通县城和乐业。(9)在四川省广汉市南部。面积16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阳场,人口 2500。因朝向古湔阳故城而名。1949年为向阳乡,1958年为公社,1980年复乡,1986年改置镇。有化工、冶金、造纸、机械等业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宝成铁路、川陕公路经此。有三国魏将邓艾、蜀汉名将马岱和邓芝墓碑。(10)在陕西省紫阳县中部。面积34平方千米。人口 7940。镇人民政府驻悬鼓湾,人口 3120。清乾隆年间因湾畔有一巨石形似悬挂石鼓得名。1950年设高月乡,1956年太平乡并入更名太月乡,1963年改公社,1984年复设乡,1989年设向阳镇。以东侧向阳火车站得名。主产玉米、稻、小麦,盛产柑橘、蚕茧、茶叶、油桐。有茶叶初制厂、砖瓦厂。紫渔公路、襄渝铁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曹村埽

    在今河南滑县东北曹村。后改灵平埽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二》: “元丰元年四月丙寅,决口塞,诏改曹村埽曰灵平。”

  • 桑卡古托寺

    在今西藏洛扎县南。公元1077年至1084年间由噶举派祖师玛尔巴的弟子米拉日巴创建。“桑卡古托”,藏语意为九层少爷堡,寺内珍藏有古代藏文手抄佛教经典。

  • 花园头关

    即今河南西峡县西北花园关。明置花园头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淅川县:花园头关“在县西北二百里。本在内乡县西北,成化中改属县界。今有巡司戍守”。

  • 和桥镇

    即今江苏宜兴市北和桥镇。商业殷盛,俗有 “小小宜兴城,不及和桥镇” 之谚。清有县丞驻此。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、武宜运河两岸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和桥,人口1.6万。古称鹅州,南朝宋

  • 汉阳戍

    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籍田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陵州籍县:“梁席郡, 一名汉阳戍。永四年,分贵平置。”

  • 张家寨

    ①北宋置,属归信县。在今河北雄县东南。金废。②在今江西南昌市西赣江东岸。南宋范成大《揽辔录》:乾道癸已(1173)闰正月七日发南浦,“八日泝清江宿张家寨。九日宿市”。

  • 龙支堡

   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二年(398),南凉秃发乌孤“进击(梁)饥,大破之。饥退屯龙支堡”。即此。北魏于此置金城县,西魏改名龙支县。在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

  • 齐景公墓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北河崖头村西。齐景公,名杵臼,系姜齐第二十五代国君。公元前547—前490年在位,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。《论语·季氏篇》 记载:“齐景公有马千驷,死之日,民无德而称焉。

  • 三高祠

    在今江苏吴江市东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13:三高祠“在吴江县垂虹桥南。……乾道三年,县令赵伯虚徙之雪滩。三高者:范蠡、张翰、陆龟蒙也。此祠人境俱胜,名闻天下”。

  • 铁石岩

    在今江西信丰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信丰县: 铁石岩 “在县南。岩有二峰相对,空豁奇诡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 铁石岩 “在信丰县南二十里。亦名铁石碛。上有二门,中容百余家,产花果。又有古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