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属新兴州。治所在普札龙城 (今云南玉溪市北十六里北城镇)。《元史· 地理志》: “普舍孙苴内附, 立本部为千户,十三年改千户普舍县。” 明洪武十五年 (
①东汉建武二年(26)置侯国,寻改为县,属梁国。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三十二里谷熟镇。北魏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属宋州,大业初属梁郡。唐属宋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徙治今谷熟镇南,寻还治谷
在今甘肃礼县东四十里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“汉水北连山秀举,罗峰竞峙,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许里。山上有城,极为严固。昔诸葛亮攻祁山,即斯城也。”《清一统志·秦州》:祁山堡“在礼县东四十里。上有武侯祠”。村
即琅。 即今台湾南部屏东县之恒春。 清光绪 《台湾舆图并说》 恒春县舆图说略: “于是相度阴阳, 经画久远, 实维琅之猴洞山形环抱, 中豁平原,堪建城池。”
在今越南莱州省黑河北岸的勐赖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雍正四年 (1726) 设掌寨。
即今广东电白县北羊角镇。明万历《高州府志》卷1:电白县有羊角圩。清道光《电白县志》卷8:羊角圩“在县(治今电城镇)西八十里”。
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),侯景将任约寇西阳、武昌,“邵陵王纶引齐兵未至,移营马棚”,即此。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。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年)侯景将任约寇西阳、武昌,邵陵
1914年改阿尔泰办事大臣辖地置,治所在承化寺(今新疆阿勒泰市)。辖境相当今新疆阿勒泰、吉木乃、青河、富蕴、布尔津、福海、哈巴河等市县地及蒙古共和国科布多河上源、布尔干河上源地区。1919年改为阿山道
①1913年降静宁州置,属甘肃泾原道。治所即今甘肃静宁县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②1940年冬晋绥边区由静乐县析置,治杜家村(今山西静乐县东北杜家村镇)。1945年9月撤销,并入静乐县。(1)旧县名。
在今山西太原市东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阳曲县:龙销谷“明初大兵下泽潞,扩廓遣兵驻此,以为声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