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靖县
1941年改和靖设治局置,属焉耆专区。治所在和通苏木 (今新疆和静县)。1959年改为和静县。
旧县名。1939年由和通县改名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驻地和静镇。1965年更名和静县。
1941年改和靖设治局置,属焉耆专区。治所在和通苏木 (今新疆和静县)。1959年改为和静县。
旧县名。1939年由和通县改名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驻地和静镇。1965年更名和静县。
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: 拓塘城 “有三城,约围一里许,水经其西。相传炀帝幸江都聚粮处也”。
一名飞云洞。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乡回山上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“琦玕洞在西塞山之侧,元结自号琦玕子,本此。”
北宋置,属建昌县。在今江西安义县西南五里。明属安义县。(1)古镇名。(1)在今江西省安义县西南。北宋时属建昌县。(2)又作铜城镇,即今山东省东阿县。(2)今镇名。在山西省闻喜县中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
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九十里。1941年至1944年,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,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王震的领导下,屯垦南泥湾,把荒无人烟的山沟变成了 “陕北小江南”。
南朝宋泰始六年 (470) 侨置,治所在郁州 (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云台山一带)。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改为海州。
战国齐邑,后入燕。在今河北任丘市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悼襄王九年 (前236),“赵攻燕,取貍、阳城”。古邑名。战国齐邑,后属燕,又入于赵。在今河北省任丘市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悼襄王九年(前23
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威州: 洞口瀑泉 “在州治西南五里。其源极远,自半空直下,喷流数千尺,居民资以灌溉”。
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十六里老城镇。《元和志》卷8许州长葛县:长箱城,“东魏武定五年,清河王高岳率众围西魏将王思政于颍川,因筑此城。初以车箱为楼,因名长箱城”。隋置长葛县于此。
北宋置,属渤海县。即今山东滨州市西三十二里里则镇。
①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 卷3: 桶盘屿 “屿上一石大三丈余,周围皆圆如桶盘,故名”。②在今台湾省基隆市基隆港东岸北侧。清康熙间蒋毓英 《台湾府志》 卷2: 桶盘屿 “在鸡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