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咸宁县

咸宁县
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太平县置,属丹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南。唐景龙二年 (708)移治今宜川县西南。北宋太平兴国初废。

②唐天宝七年 (748) 改万年县置,与长安县同为京兆府治。治所在大兴城 (今陕西西安市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万年县。北宋宣和七年 (1125)改为樊川县。金大定二十一年 (1181) 复为咸宁县。元为奉元路治。明为西安府治。1914年并入长安县。

③五代南汉析南海县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南海县。

④北宋景德四年 (1007) 改永安县置,属鄂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咸宁市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6鄂州咸宁县: “ 《舆地广记》 云: 国朝景德四年改咸宁,避永安陵名也。” 元属武昌路。明属武昌府。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83年改设咸宁市。

⑤辽置,属祖州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哈达英格乡西石房子村。金废。


(1)古县名。(1)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太平县置,治今陕西省宜川县东南。属延安郡。唐景龙二年(708年)移治今宜川县西南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废。(2)五代南汉时置,治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北。为兴王府治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废。(3)契丹阿保机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。与长霸县同为祖州治,辖州城西偏。金废。(2)古旧县名。(1)唐天宝七载(748年)以万年县改名,与长安县(今陕西西安市)同城而治,辖今西安市东部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万年县。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改为大年县,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为万年县。北宋宣和七年(1125年)改为樊川县。金复为咸宁县。历与长安县同为京兆府、奉元路、西安府治。1914年并入长安县。(2)北宋景德四年(1007年)改永安县置,治今湖北省咸宁市区(永安)。属鄂州。元属武昌路,明、清属武昌府。1983年撤销,改设咸宁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屯门

    又作伊通边门。清置,为柳条边门之一。故址在今吉林长春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伊屯边门“在吉林城西北二百八十里。东距法特哈边门一百七十七里,旧设有官兵驻防”。

  • 佛光山

    ①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汝南府一》:佛光山“势极高峻。《府志》:春时天气晴霁, 常现圆光, 初如明镜, 渐如车轮”。②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浪穹县:佛光山在“县东北二

  • 南商县

    北魏景明元年 (500) 置,为长利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。后为慎政郡治。隋初废入商县。古县名。北魏景明元年(500年)置,治今陕西省商南县西。为苌和郡治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火烧城

    在今新疆库车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:景龙二年(708),突骑施娑葛“杀(冯)嘉宾,使弟遮弩率兵盗塞。安西都护牛师奖与战火烧城,师奖败,死之”。

  • 红旗岭

    在今江西崇仁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抚州府崇仁县:红旗岭“在县东三十五里。峰上有三叠如旗”。

  • 将军崖岩画

   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南锦屏山南麓。1979年发现。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。面积南北长约22米,宽15米。分三组,内容有人面、鸟兽、星象和农作物等图案和各种符号。在三组岩画的中间,有三块大石,表现了原始

  • 张八桥

    即今河南宝丰县西十八里张八桥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1:同治三年(1864)十一月,捻军分踞“宝丰之张八桥”。

  • 马蹄寺

    西晋郭瑀建,名马蹄寺。明改普观寺。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。《清一统志·甘州府》:普观寺“在张掖县南一百三十里祁连山下。《行都司志》:内有浮屠塔,古名马蹄寺。有石门二十、石洞七,广狭不一,俱

  • 马头城

    ①晋置,即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。《晋书·穆帝纪》:东晋永和十一年(355),“冬十月,进豫州刺史谢尚督并、冀、幽三州诸军事、镇西将军,镇马头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安徽寿县西北二十里。北魏置戍。《梁书·武帝纪

  • 卫真县

   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)改真源县置,属亳州。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。元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改真源县置,治今河南省鹿邑县东。属亳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并入鹿邑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