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即陶唐氏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。晋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 “尧都平阳,于 《诗》 为唐国。”

②商伐方国。祁姓。相传为尧的后裔。故址在今山西翼城县西二十里唐城村。为周成王所灭,后为其弟叔虞的封地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 “武王崩,成王立,唐有乱,周公诛灭唐。……于是遂封叔虞于唐。唐在河、汾之东,方百里,故曰唐叔虞,姓姬氏,字子于。” 春秋后迁都鄂邑 (今山西乡宁县)。

③夏、商邑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 子产曰: “昔高辛氏有二子,伯曰阏伯,季曰实沈。……迁实沈于大夏,唐人是因,以服事夏、商。其季世曰唐叔虞”,指此。一说在今山西翼城县南。

④周诸侯国。姬姓。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二年 (前597),“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”。杜注: “唐,属楚之小国,义阳安昌县东南有上唐乡。” 《史记·楚世家》 谓 “楚昭王灭唐”。

⑤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隐公二年 (前721),“公及戎盟于唐”。杜注: “鲁地。高平方与县西有武唐亭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认为,唐或棠即今山东鱼台县旧治 (县西旧城集) 东北十二里之武唐亭。

⑥春秋周地,在今河南洛阳市东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三年 (前519),“尹辛败刘师于唐”,即此。

⑦一作阳。春秋北燕地。在今河北唐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十二年 (前530),“齐高偃纳北燕伯款于唐”。即此。经文作 “”。


(1)即陶唐氏,传说中远古部落名。居于平阳(今山西临汾市),尧为其首领。《帝王世纪》:尧都平阳,于《诗》为唐国。(2)古国名。(1)商代方国。相传为祁姓,尧的后裔。在今山西省翼城县西唐城村,一说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。为周成王所灭,后为其弟叔虞封国。后以尧墟南有晋水,改称为晋。(2)姬姓。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公元前505年被楚所灭。(3)古邑名。(1)又称棠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。《春秋》隐公二年(前721年):“公及戎盟于唐。”即此。(2)又作阳。春秋北燕邑。在今河北省唐县东北。鲁昭公十二年(前530年),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款于唐,即此。(3)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三年(前519年):“尹辛败刘师于唐。”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画锦山

    又名大乘山。在今江西南康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6南安军: 画锦山 “在大庾。半山有寺曰画锦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南安府南康县: 画锦山 “在县北百里。高百余丈,周亘三十里”。

  • 隆巫县

    唐贞观二年 (628) 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境。十一年 (637) 废入南川县。

  • 龙盘山

    ①即今山东章丘市西之龙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9章丘县:“晏谟《齐记》云:殷末周初有神龙潜于此山,遂以为名。两县中分,南属全节,北属章丘,上有神迹祠。”②在今陕西宝鸡县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南由县有盘龙山

  • 高镜溪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曹滴洞长官司: “高镜溪在司东。出高镜山,流合新化江。”

  • 碧庐

    在今湖南湘乡市南涟水上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: 碧庐 “宋董南美所居。自号碧庐居士”。

  • 相台山

    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八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6邛州: 相台山 “在火井县东北。唐袁天纲登此山以相县治,故名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邛州: “西有相台山,下有火井,又有盐井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1邛州: 相

  • 六尔阿乌

    清帕米尔八卡之一。光绪五年(1879)后置,在今穆尔加布。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5:光绪十八年(1892),“俄兵筑垒于让库尔及六尔阿乌”。即此。今属塔吉克斯坦。

  • 弱落水

    或作饶乐水、浇水、浇落水。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 登国三年 (388),“五月癸亥,北征库莫奚。六月,大破之,获其四部杂畜十余万,渡弱落水”。即此。

  • 掩水

    在今湖南江永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5永州府: 掩水 “源出大掩山下,有石掩穴口,故名。东流与沲水合,经三江口与潇水、舜源水合”。

  • 达林库儿

    即夷播海。又名库克恰腾吉斯、巴勒喀什池。即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巴尔喀什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