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喇塔拉额西柯淖尔
亦作布勒哈齐淖尔、鄂毕淖尔。即今新疆精河县北艾比湖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 喀喇塔拉额西柯淖尔 “东西百五十里,南北八十里,周四百余里。冬夏不盈亏,戽水于岸自然成盐,商贾运贩一升数钱,伊犁之境是焉仰给,故又曰盐海”。
亦作布勒哈齐淖尔、鄂毕淖尔。即今新疆精河县北艾比湖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 喀喇塔拉额西柯淖尔 “东西百五十里,南北八十里,周四百余里。冬夏不盈亏,戽水于岸自然成盐,商贾运贩一升数钱,伊犁之境是焉仰给,故又曰盐海”。
亦译作鹤悉那、吉兹尼、哥疾宁。即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加兹尼。《北史·西域传》:伽色尼国“都伽色尼城,在悉万斤南。……土出赤盐,多五果”。
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西。明初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三穗县西。属思州宣慰司。明洪武初废。
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 (精奇里江)和谢列姆札河 (西林穆丹河) 之间贾格德山。《北史·室韦传》: “ (北室韦) 又北行千里至钵室韦,依胡布山而住,人众多。”
①在今江苏靖江市东北三十里新港,位于夏港入长江处。清光绪 《靖江县志》 名龙潭新港。抗日战争时改名新港镇。②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西南新港镇。出港即为大江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通州 (今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五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武德县有扶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琼山县:扶山“山之东有五岭,一曰从衡,二曰思峒,三曰光螺,四曰居禄,五曰居林,递相拥护,故名扶山。道书以为第二十四福地。
即今山西沁县西南南泉乡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 “道兴寨” 条下: 州西南 “六十里有南泉寨”。
北宋置,属南充县。在今四川南充市南三十里曲水镇。(1)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东部。面积27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曲水,人口500。镇以驻地名,地以河名。1950年设曲水乡,属南充县。1
在今江西婺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浙源山 “在县北七十一里。一名浙岭。高三百余仞,周二十五里。婺源诸水多西入鄱阳,惟此山之水东会休宁、祁门、黟县诸水,至歙浦,又会织溪、歙县之水,赴
唐乾元元年 (758) 置,属昌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荣昌县西北。大历六年 (771) 废。十年(775) 复置,为昌州治。五代后蜀广政十七年 (954)以寇焚荡移治罗市镇 (今荣昌县西北盘龙镇东南昌州镇)
一名和川水。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天全六番招讨司: “南有和水,一名始阳河,亦名多功河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: 和水在 “司南四十里。《胜览》 云: 源出蛮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