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改淄川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、博兴县西部及高青、邹平以东,黄河以南,鲁山以北地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 改为般阳
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海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 “松下镇” 条: “东有磁澳,为倭寇出入之冲。嘉靖三十八年,议拓寨置城。隆庆三年,始就。周二里。有四门”
一名观音山。在今云南永平县东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:地宝藏山“相传诸葛武侯南征,至此迷道,遇一老姥呼犬,从绝境中出,始得路,因建庙祀之,俗名叫狗山”。
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南茫荡洋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上杭县: 茫荡洋山在 “县南百里。磅礴数百里,当上杭、永定两县之界。峰峦崭绝,人迹罕至。西南通程乡,东通漳州,奸民常据为窟穴,急则逃入于广”。
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一》: 黄悦岭,“明初凿通江淮东葛驿路,为南北孔道”。
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郊锦屏山马耳峰南麓。1979年在此发现旧石器晚期遗址及岩画。
战国魏邑,在今山西隰县。《史记· 魏世家》: 魏景湣王五年 (前238),“秦拔我垣、蒲阳、衍”。《正义》: “在蒲水之北,故曰蒲阳。”古邑名。又作蒲子。战国魏邑,因在蒲水之阳,故名。在今山西省隰县西
唐置,为党项羁縻府,属灵州都督府。其地当在今宁夏黄河两岸地。后废。
亦作束锋州。来为束之讹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岚安乡一带。
即今广东惠来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惠来县: “嘉靖三年十月以潮阳县惠来都置。”即今广东省惠来县。明嘉靖三年(1524年)置惠来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