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夏邑县

夏邑县

明洪武初改下邑县置,属归德府。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东部,东北邻安徽省。属商丘市。面积1470平方千米。人口112.7万。辖8镇、1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战国为下邑(因其地势低洼而得名)地。秦置栗县(治今夏邑县城),属砀郡。西汉为栗侯国,东汉废。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置砀郡于下邑城(今砀山县城),移下邑县治于栗县旧城(今夏邑县城),属马头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属亳州,十六年改属永州郡。唐属宋州。宋属应天府。金取“华夏”之意改名夏邑县,属归德府。元初并入睢阳县,明洪武初复夏邑县。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商丘专区,1958年属开封专区,1961年属商丘专区,1969年属商丘地区,1997年属商丘市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地势平缓,巴清河、虬龙河、响河、歧河、东沙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县境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花生、芝麻等。工业有化肥、机械、棉纺、酿酒、印刷、面粉、榨油、皮革、食品加工等。陇海铁路经过北部,商芒铁路横贯中部,连霍高速公路和郑永、商永公路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清凉山、三里堌堆、蔡楼等遗址、八里庄彭雪枫将军殉国纪念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通安州

    ①元置,属会川路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东南通安镇。清康熙四十九年 (1710)置通安州土百户。②元至元十四 (1277) 于三赕置,属丽江路。治所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。明为丽江府治。清顺治十六年 (

  • 淮安府

    元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 朱元璋改淮安路置,后属南京。治所在山阳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盐城、淮安、洪泽等县市以北,睢宁、邳州以东,赣榆以南,东至海。清属江苏省,辖境缩小。1912年废

  • 景芝镇

    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南五十里景芝镇。明万历七年 (1579) 设莱州通判驻此。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) 移县丞驻此。在山东省安丘市东南部。面积161平方千米。人口1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景芝,人口1.8万。

  • 竹瓦店市

    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北四十里竹瓦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73《兵事》:清同治二年(1863)三月,捻军“抵竹瓦店”。

  • 雷州

    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东合州置,治所在海康县 (今广东雷州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69雷州: “《投荒录》 云: 雷之南滨大海,郡盖以多雷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广东遂溪、湛江以南雷州半岛。天宝元年(7

  • 清昭陵

    又称昭陵、北陵。在辽宁省沈阳市区北部。为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。是清朝关外盛京三陵(其余两陵为福陵和永陵)中,规模最大和最完整的一座。始建于清崇德八年(1643年),顺治八年(16

  • 思峨县

    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为晏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仪凤二年(677年)置,治今四川省兴文县。属泸州。后废。

  • 达克匝

    即达马宗。今西藏措美县西南达玛。

  • 云珑山

    在今河南新密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密县:云珑山“在县北三十里。 一名侵云山”。

  • 雁头山

    在今河北霸州市东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1 霸州 “莫金山” 条下: 台山 “东南五里有雁头山,以鸿雁群集而名。宋时有雁头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