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外喻部

外喻部

唐南诏的部名,属永昌节度。在今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一带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淇潭堡

    在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东南淇潭湾。《清一统志 ·连州》: 淇潭堡巡司 “在阳山县西北淇潭堡”。在今广东省阳山县西北。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移青莲巡检司于此,改为淇潭堡巡检司。

  • 饭陇铺

    明置,即今贵州平坝县西南二十六里天龙镇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 “界首铺”条下:又有“饭陇铺,旧皆戍守处”。1927年改名天龙。

  • 梁德郡

    南朝梁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梁德县 (今广东信宜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信宜县北部地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后废。南朝梁置,治梁德县(今广东信宜市东北),属高州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信宜市一带。隋开皇时

  • 汤望州

    唐总章三年(670)置,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后废。唐总章三年(670年)置,治今云南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属戎州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后废。

  • 西唐山

    又名唐山、青山。在今河南叶县西南六十里澧河畔。《后汉书·高凤传》:高凤“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”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方城县“有西唐山”。

  • 黄草泊

    即今新疆精河县北之艾比湖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北庭大都护府: “西林守捉,又经黄草泊。”

  • 西双版纳

    在今云南南部。傣语“西双”为自然数十二,“版纳”意即千田,但仅表明多,指宽阔区域,并非整整一千。后用作“采邑”之意,亦即提供贡赋的单位。“西双版纳”即十二版纳。版纳的划分早就出现。但不同时期又有变化。

  • 岫岩县

    1913年改岫岩州置,属奉天东边道。治所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。金王寂 《鸭江行部志》: 磨石山 “予恶其名不佳,欲改之曰竟秀岩”。金之秀岩县当以此而得名。后取岫与秀同音,故改为岫岩。1929年属辽宁

  • 丽水城

    唐南诏置,属镇西节度。在今缅甸克钦邦伊洛瓦底江东岸达罗基。南诏后期为丽水节度驻地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2:丽水“南流过丽水城西”。丽水城因丽水得名。南诏为丽水节度使治,即今缅甸北部、伊洛瓦底江东岸达罗基。

  • 朝汉台 (臺)

    又名朝台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。《初学记》 卷24: 朝汉,“沈怀远 《南越志》,熙安县东南有固冈,高数十丈,冈西南为羊肠道。说者云,尉佗登此望汉而朝宗,故曰朝汉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