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塘
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北大塘乡。《清一统志·都匀府》:清平县有大塘哨。
集镇名。在江西省余干县城西北部。大塘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5100。宋代汪姓建村于门前湖(俗称大塘)边得名。村北鄱阳湖盛产鲜鱼。有粮油加工、水产、园艺等厂(场)。公路南接余瑞公路。
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北大塘乡。《清一统志·都匀府》:清平县有大塘哨。
集镇名。在江西省余干县城西北部。大塘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5100。宋代汪姓建村于门前湖(俗称大塘)边得名。村北鄱阳湖盛产鲜鱼。有粮油加工、水产、园艺等厂(场)。公路南接余瑞公路。
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董家乡。同治《万县志》卷16:“即董家岩。寨极高峻,周围二十里,四方崭绝,其人力砌成者十一二耳。中有水田,可获谷二千余石。泉流十数处,塘百有八口。林木甚盛。寨门八,可容数万家。近城名
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东面山下。北宋开宝九年 (976) 潭州太守朱洞创建,天禧二年 (1018) 真宗赐名 “岳麓书院”。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。张栻、朱熹等尝讲学于此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
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》: 泺关“在历城县西北十二里。有批验所大使驻此”。(泺luò) 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北。清有批验所大使驻此。
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昭平县:北陀山“山高岭峻,登陟艰阻。山后有天池,一名峡口塘。石山对峙,潭水清沏,源常涌不竭。旧为瑶僮出没处。万历中筑城于天池之前,设兵防戍。《里道记》:北
一名於中。在今河南西峡县东七里。《史记·越世家》: 越王 曰,“商、於、析、郦、宗胡之地……”。《正义》: “ 《括地志》 引 《荆州图副》 云:邓州内乡县东七里於村,即於中地也。”古邑名。(1)即“
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明初改虎牢关置,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三十六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汜水县:“又西有虎牢关,洪武四年九月改曰古崤关,有巡检司。”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二》:“明洪武二年改虎牢为古崤关,置巡司戍守,成化十七年裁。
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二十里龙田镇。明嘉靖《兴宁县志》卷2:“冷水井,俗呼冷井水,又两岐:一至大垅田(垅或作龙)。”
又作洪池、鸿池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晋故城东二十里,今偃师市西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 谷水自洛阳城东南,“又东注鸿池陂。池东西千步,南北千一百步,四周有塘,池中又有东西横塘,水流径通”。北魏亦作洪池。久湮
即今湖北老河口市东马头山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:襄州光化县“有马窟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7光化军:马窟山“在二都城东南六里。按《南雍州记》云:汉时有马百匹从此窟出,因此名为马头山,天宝六年改为马窟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