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寨

大寨

旧名大勐麻。即今云南云县东南大寨乡。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云州东南有大寨。民国时设县佐。


(1)集镇名。(1)在云南省巧家县北部、金沙江东岸。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090。清由陆、陈、王、孙、兰、徐六姓联合建立农村集市,名六合场。又称街村、大寨街子。产玉米、稻、小麦、甘薯、甘蔗、烤烟、花椒、油桐、柑橘。有铁、竹、木器加工等业。公路南接大巧公路。(2)在云南省勐海县西部、三棵庄山东南山腰。为西定哈尼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20。因寨大得名。主产玉米、稻。有公路东接勐双公路。(3)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东北部。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20。原名苦猪底大寨,因村周林中苦猪树多,村较大,故名。1956年建乡时简称大寨。产稻、玉米、棕片、草果、茶叶等。多珍稀树木。有公路接昆那公路。(2)村名。在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北部。属勐简乡。人口 3100。为县内最大的村寨。曾名悉宜大寨。佤语“悉宜”意为“迷失或糊涂的地方”。过去野芭蕉多,过路的人多在此迷路,因名。1940年曾置宣化镇。1951年为耿马各民族行政委员会驻地。产稻、玉米、茶叶、芭蕉、木耳等。有制茶、酿酒等厂。有公路接海孟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扬州

    东魏天平二年(535)置,治所在丹杨郡(今河南沈丘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沈丘、项城、西华、淮阳、新蔡、及安徽临泉等县地。南朝梁太清元年(547)改为殷州。东魏武定六年(548)复改为北扬州。北齐改为信州

  • 仙鹅洞

    即思峨洞。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。清嘉庆《兴文县志》卷1:仙鹅洞在“县东二十里。一名思峨洞。唐置思峨县本此。洞口狭内阔,石髓凝结,奇形万状。相传仙峨常来此。洞有仙鹅立石痕”。

  • 萌水

    即今山东淄博市境内之明水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萌水 “出西南甲山。东北径萌山西,东北入于陇水”。

  • 堤头市

    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五十五里堤头乡。清移窑圻巡司于此。

  • 珞黄山

    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北珞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江津县: 珞黄山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下有珞黄镇。《巴中记》 谓之东穷峡”。

  • 陈仓道

    即故道。自陈仓(今陕西宝鸡市东),西南行出散关,沿故道水(今嘉陵江上游)谷道至今凤县,折东南入褒谷,至汉中。长约五百多里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汉王元年(前206),“汉王用韩信之计,从故道还,袭雍王章

  • 乌猪山

   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海中上川岛之东乌猪洲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东莞县“三门海”条:“又县西南有乌猪海洋。”明黄衷《海语》称乌猪山。

  • 佟家江

    又名同嘉江、佟佳江。亦名通吉雅吉江。即今辽宁东部、吉林南部浑江。为鸭绿江支流。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7:佟家江“源出长白山南分水岭,岭有三泉, 自谷中出, 会为一,西南流受合勒们等诸河、鸭绿江自东来

  • 明铁盖达坂

    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南喀喇昆仑山之明铁盖达坂。其南为克什米尔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9: “由坯一克山口仍向西行七十里至明铁盖。阿格嘴向正南行一百里过明铁盖达坂通坎巨堤。”“明铁盖”,维

  • 广顺县

    1913年改广顺州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42年并入长顺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改广顺州置,治今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。1942年撤销,与长寨县合置长顺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