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庾岭

大庾岭

五岭之一。古名塞上、台岭,又名东峤山、梅岭、凉热山。在今江西大余、广东南雄二县交界处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海拔1000米左右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《正义》引《舆地志》云:五岭“一曰台岭,亦名塞上,今名大庾;二曰骑田;三曰都庞;四曰萌诸;五曰越岭”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连水“出南康县凉热山连溪,山即大庾岭也,五岭之最东矣,故曰东峤山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4韶州始兴县:大庾岭“一名东峤山,即汉塞上也,在县东北一百七十二里。……本名塞上,汉伐南越,有监军姓庾,城于此地,众军皆受节度,故名大庾”。岭向为岭南、岭北交通要冲。旧时岭路险阻,唐开元初,张九龄开凿新径,驿路始畅。五代后又荒废。宋嘉祐中,江西提刑蔡挺与弟广东转运使蔡抗重加修筑,遂成坦途。蔡挺且夹道植松,立关岭上,名曰横关。清海禁未开之前,江、广往来者, 皆取道于此。


又称东峤山。南岭组成部分。在江西省大余县、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。传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筑城于此,因有大庾之名。因岭上多梅,也称梅岭。宋置梅关。岭上有石如台,又称台岭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海拔1000米左右。东部高峰油山,海拔1072米;最高峰观音岽,海拔1428米。为花岗岩构成的断块山。赣江和北江流域的分水岭。梅岭山口海拔仅430米,历为赣、粤陆路交通孔道。近代随海运和铁路发展逐渐衰落。富钨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芳州

    ①北周建德六年(577)六月,于甘松防置,治所在封德县(今甘肃迭部县东南)。因地多芳草,故名。辖境相当今甘肃迭部县东南部。隋大业二年(606)废。②唐武德元年(618)置,治所在常芬县(今甘肃迭部县西

  • 富家桥

    即今湖南永州市南二十五里富家桥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永州府零陵县南有富家桥。

  • 古方山

    在今江西会昌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会昌县:古方山“在县东十里。高出群山,壮观一邑”。

  • 管社山

   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二十五里。与独山对峙,屹立湖畔。清光绪 《无锡金匮县志》卷2: 管社山 “有项王庙,或云夏王庙。相传独山门为神禹所凿,故祀于此,后乃讹夏为项也”。

  • 白塔岭

    在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十里,今名东白塔岭。滨海。旧为驿路所经。清于此设千总驻守。

  • 百狮坊

    一名张家牌坊。在今山东单县城内。清乾隆四十三年(1778)为文林郎张蒲之妻朱氏建。高12米,宽8米,四柱三间,全部石砌。坊座四立柱透雕群狮八组,大狮凶猛峥嵘,小狮环绕戏耍,狮座周围雕有形体不一、形态各

  • 子丁镇

    一作子公道。北宋置,属宛丘县。在今河南淮阳县境。

  • 武西县

    ①1940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武乡县西部析置,属太行区。治段村 (今山西武乡县)。1945年9月撤销,与武东县合并复置武乡县。②1948年绥蒙政府由武川县西部析置,治公滚城 (今内蒙古武川县)。1949年

  • 雾灵山

    ①又名伏凌山、 孟广��山。 在今河北兴隆县西北。海拔2116米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 石门水“出伏凌山。山高峻,岩鄣寒深,阴崖积雪,凝水夏结,事同离骚峨峨之咏,故世人因以

  • 龙庆州

    元延祐三年(1316)升缙山县置,属大都路。州治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延庆州:“(元)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生于此。”故名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延庆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废。元延祐三年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