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拉子
又作大砬子、和龙峪。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。清宣统元年(1909)置和龙县于此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和龙县,土名和龙峪,又名大砬子。”即此。
又作大砬子、和龙峪。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。清宣统元年(1909)置和龙县于此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和龙县,土名和龙峪,又名大砬子。”即此。
①北宋置,属银城县。在今陕西神木县南。金改属葭州。后废。②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改南达堡置,属河州。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河州: 通津堡 “东至安疆砦四十五里,西至大通城
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西南鸳鸯镇。清道光 《江北厅志》 卷8: 鸳鸯场 “去城三十里”。
①源出今安徽休宁县南九十里松山,北经五城镇西, 至龙湾溪口入率水,今称颜公溪。《寰宇记》卷104休宁县:五城水“源出县城南,北流。水旁有五城村,古之大镇,有五城斜偶相对”。②即今四川涪江支流凯江。《水
①在今江苏仪征市南滨江。明隆庆《仪真县志》卷2:“白沙洲,城外滨江。地多白沙,故名。”②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南长江中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:白沙洲“对陈公套,土壤甚沃”。竹木贸易亦盛。在今江苏省仪
①即今福建永安市东南西洋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:西洋墟“在永安县南六十里”。②即今广东梅县东梅江东岸西阳镇。清光绪《嘉应州志》卷4:西洋堡在“城东三十里。有西洋市、青草铺汛”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析江都、六合、高邮三县地置,属广陵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天长市。天宝七年(748)改为天长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析江都、六合、高邮三县地置,治今安徽省天长市。属广陵郡。天宝七
俗称郡贝子旗。即和硕特北右翼旗。在今青海刚察县北。
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都镇。明洪武五年(1372)改置大龙番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惠水县南大龙宛。属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大龙番长官司。
古国名。五代唐天成三年(928)贵族杨干贞杀长和国的郑隆亶,立赵善政,号大天兴。都阳苴咩城(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)。辖境比今云南全省大。天成四年(928)为义宁政权所代。
即今广东高明市北富湾镇。旧属高要县,清时有外委把总驻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