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斛关
在今河南沁阳市北二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6武德县:故大斛关“在县北 一百六里大行山上”。
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北,为太行山险隘处。
在今河南沁阳市北二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6武德县:故大斛关“在县北 一百六里大行山上”。
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北,为太行山险隘处。
即回溪阪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雁岭关东南。
在今河南唐河县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:唐州湖阳县有花山银场。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。五代晋天福六年(941年)安重进进军至花山,即此。
①在今山东章丘市南,接莱芜市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章丘县:长城岭,“《志》云:岭间有古长城,昔齐宣王所筑,以御楚寇,西接平阴,东距大海”。②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八十里。《水经·汶水》:“汶水出朱虚县泰山
亦作柤中。指今湖北南漳、宜城两县蛮河流域一带。一说今湖北沮河上游地区。《晋书·宣帝纪》: 魏正始二年 (505),“ (吴) 朱然、孙伦围樊城,诸葛瑾、步隲掠柤中,帝请自讨之”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
1914年由鄂东道改置,属湖北省。治武昌县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随州、安陆、应城、汉川、仙桃、洪湖、蒲圻、崇阳、通城以东地区(英山除外)。1932年废。1914年6月由鄂东道改名,治武
即今贵州贵定县西南瓮城河上游弯滩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龙里卫大平伐长官司: “东南有瓮首河,下流合清水江。”
明景泰初置,驻淮安府(治今江苏淮安市)。辖南直隶江北诸府大部(唯安庆一府除外)。清废。
亦作身毒、欣都、印毒、印都信度、胫笃。即今印度。《元朝秘史》 卷13: “初命巴剌追回回王扎剌 (勒) 丁并蔑力克王,追过申河,直至欣都思种地面。根寻不见回来,却将欣都思边城百姓的驼羊都虏了。”
又名鄞江。即今福建长汀县东汀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汀州府长汀县:鄞江“亦谓之汀水。《志》云,天下之水皆东,惟丁水独南。南,丁位也,以水合丁为文”。即“汀江”。
在今云南嵩明县西三十三里白邑乡。蒙古宪宗七年(1257)于此置邵甸千户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)改邵甸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嵩明州邵甸:“在州西,治白邑村,无城郭,车蛮、斗蛮旧地,名为束甸,以束为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