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王镇

大王镇

①唐代北边七镇之一。即今北京市平谷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会昌元年(841),雄武军吏吴仲舒至京师,对宰相李德裕曰:“幽州粮食皆在妫州及北边七镇。”胡注:“檀州有大王、北来、保要、鹿固、赤城、邀虏、石子七镇。”金大定二十七年(1187)于此置平谷县。

②清置,属鄠县。即今陕西户县东北大王镇。


(1)古镇名。(1)唐代北边七镇之一。即今北京市平谷区。唐会昌元年(841年),雄武军吏吴仲舒入京师谓宰相李德裕曰:幽州粮食皆在妫州及北边大王、北来、保要、鹿固、赤城、邀虏、石子七镇,即此。金大定二十七年(1187年)升为平谷县。(2)即今河北省徐水县西大王店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,燕王德昭屯兵大王镇,即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河北省安新县北部。面积71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王,人口2270。以近大王淀得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并入新安公社。1961年析置大王公社,1984年复乡,1992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高粱及芦苇。有服装、拔丝、制砖、粮食加工等厂。安容公路经此。(2)在山西省芮城县中西部。面积132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兴村,人口3350。因原驻地大王得名。1958年属卫星公社。1960年设大王公社,1961年驻地迁新兴村。1984年设大王乡,1996年改大王镇。2001年原古仁乡的五个村划归大王镇。地处中条山南麓坡地,濒临黄河,沟壑纵横。主产小麦、棉花、甘薯,并产苹果、枣、药材。有建材加工等厂。公路通芮城、平陆、永济、陕西等地。有吕洞宾曾修行的九峰山。(3)在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东部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王,人口1200。产稻、小麦、蔺草、大蒜、瓜果等。有草席、羊毛衫、印刷、轮窑等厂。合宁公路经此。镇东北濮家墩有商周文化遗址。(4)在山东省广饶县东南部。面积118平方千米。人口8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王桥,人口3.9万。《大清一统志》载:“大王桥,唐建。寿光城西南,尚有碑存。”相传,此桥为阳河上桥中之冠,故名大王桥。明初李、唐、顾、朱等姓先后迁至桥两端沿河岸定居,村以桥名。1955年为广饶县第二区,1958年改为大王公社,1984年改名为大王镇。因镇人民政府原驻大王桥而得名。2001年西营乡并入。阳河、裙带河流经。淄河流经两界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花生、蔬菜、水果。是东营市蔬菜生产基地之一。西营西瓜有名。产红富士苹果。有造纸、印刷、建材、机械、化工、石棉、橡胶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毛笔素负盛名。潍高公路横跨东西,河青公路纵贯南北。古迹有垄丘、西营遗址、马鸣寺碑、大王傅家遗址、东吕古墓。(5)在河南省灵宝市东北部、黄河南岸。面积120平方千米。人口6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干店,人口1180。因旧时临大道设店,饮水奇缺得名。镇因境内大王村得名。大王村,传春秋时有一大王死在此地,且建有大王庙,故名。1958年建红旗公社,1960年改大王公社,1984年改乡,1994年置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,特产苹果、大枣等。有化工、建材、轧花、农机修配等厂。陇海铁路、310国道经此。(6)在湖北省阳新县北部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王殿,人口3500。以庙得名。1949年属阳新县第一区。1952年为大王镇,1958年属金海公社,1961年属太子区。1975年置大王公社,1984年复置大王镇。主产稻、甘薯、小麦、棉花,盛产苎麻。有轻工机械、铸造、农机、水泥预制件、竹木器等厂。大黄公路经此。(7)在四川省南部县中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王,人口 2440。以寺庙得名。1950年设大王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。1992年并入定水镇。1994年由定水镇析出置大王镇。主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蚕茧等。盛产棉花。有轧花厂。唐巴公路经此。(8)在陕西省户县北部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王,人口 3700。镇以驻地名。明代已称大王镇。清、民国初因之,后撤镇。1950年置大王镇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稻、花生等。有电子、化工、造纸、机械、电子仪表、纺织、化肥、水泥、制药、建材、食品等厂。西宝公路南线、咸户公路在此交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会昌江

    古称湖汉水。又名贡水、东江。即今江西赣江东源贡水。源出赣、闽边境武夷山脉木马山。西南流至会昌县折向西北流,经于都县西流至赣州市和章水汇合称赣江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贡水“一名东江,又名会昌江”。即

  • 西番站

    元置,在今四川甘洛县西。

  • 大扒塘

    即今广西平乐县南四十五里大扒瑶族乡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平乐县图:南有大扒塘。

  • 小城固

    在今陕西洋县东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汉水又东径小城固南,州治大城固,移县北(按《清一统志》引作“移县治此”),故曰小城固。”

  • 凌霄峰

    ①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四十三里庐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5南康军: 凌霄峰 “在庐山昭德观之北。岩石玲珑,周回道左,巉岩万状,乔木干霄。前对五老峰如宾客。此山之绝致也。有朋真尼院,依岩而居”。②即凌霄山。在

  • 望湖亭

    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新建县有 “望湖亭”。

  • 金吾暗沙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榆亚暗沙东南8海里。实为一水下暗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西南社礁。1947年改名金吾暗沙。

  • 青衣铺

    即今四川绵阳市北青义镇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绵州: 青衣铺 “在州西僻路十里”。

  • 剑阁县

    西晋置,属梓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。以剑阁为名。后废。东晋永和三年 (347) 灭成汉后又置,孝武帝时废。1913年改剑州复置,次年属四川嘉陵道。治所即今四川剑阁县。1928年直属四

  • 犁步头墟

    即今广东曲江县西北犁市镇。清同治《韶州府志》 卷11曲江县有犁步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