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荔县

大荔县

西晋改临晋县为大荔县,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。北魏初复名临晋县。清雍正十三年(1725)复置大荔县,为同州府治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在陕西省东部、渭河北岸,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。属渭南市。面积1776平方千米。人口69.6万。辖13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为芮国、大荔戎国。秦穆公二十年(前640年)灭芮;秦厉共公十六年(前461年)灭大荔戎国,筑高垒逼临晋国,故名临晋。秦置临晋县,治今县东,属内史。西汉属左冯翊。东汉建安初左冯翊治迁临晋,十八年(213年)县治迁今城关镇。三国魏改左冯翊为冯翊郡。西晋武帝改临晋县为大荔县,以大荔戎国故地得名。北魏初复名临晋县;太和十一年(487年)华阴县迁此,改名华阴县,同时于县治置华州和华山郡。孝昌二年(526年)改华阴县为武乡县、华山郡为武乡郡。西魏改华州为同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郡存州;大业三年(607年)改武乡县为冯翊县,改同州为冯翊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冯翊郡为同州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省冯翊县,辖地由同州直辖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为同州府,并复设大荔县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29年析朝邑东部黄河滩地于大庆关(今已陷入黄河)置平民县。1949年中共陕甘宁边区大荔分区由合阳迁驻大荔。1950年省平民县属朝邑县,二县属渭南专区。1956年直属省。1958年废朝邑县入大荔县后成今境。1969年属渭南地区,1994年属渭南市。地处关中盆地东部。黄、洛、渭交汇于县境东南部。北洛河横贯中部。属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为主,特产花生、黄花菜、红枣、辣椒、“同州西瓜”等。为陕西粮、棉、油重要基地。有纺织、化工、皮革、造纸、柴油机、农机、农药等工厂。侯西铁路、西禹和大华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岱祠楼、丰图义仓、沙苑文化遗址、大荔人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丹县

    1924年改南丹土州置,属广西柳江道。治所即今广西南丹县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,北邻贵州省。属河池市。面积 3902 平方千米。人口28.2万。辖8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

  • 迁西县

    1947年由迁安县析置,属河北省。治所即今河北迁西县。在河北省东部。属唐山市。面积 1439 平方千米。人口35.9万。辖9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兴城镇。原为迁安县地,1946年析其西部设县,故名迁西

  • 首阳山

    ①又名阳山。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南二十五里阳山。《史记·伯夷传》 正义: “首阳山,《说文》云,首阳山在辽西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7卢龙县: 阳山“峰峦高耸, 下多溪谷, 一作山。 《说

  • 河阳集

    即今山东沂南县东南二十六里河阳镇。清道光 《沂水县志》 卷2: 河阳集 “距 (沂水县) 城一百里”。

  • 乌沙堡

    在今河北张北县西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六年(1211)秋七月,“命庶别攻乌沙堡及乌月营,拔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凤岭镇

    在今湖南攸县东北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庆忌塔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少年宫附近。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》卷8:“昭庆寺之北为庆忌塔。”系葬春秋时吴王僚子庆忌处,宋改为丰储仓。

  • 丁家房身

    即今辽宁法库县西南五十里丁家房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铁岭县:丁家房身“在县西一百里”。

  • 平伐等处长官司

    元大德六年(1302)置,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云雾镇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平伐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龙里县东南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为平伐长官司。

  • 王布田

    又作王步田。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。见乾隆五十年(1785)《云南六猛旧图》。因最早在此开街的商人叫王布田而得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