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藤峡

大藤峡

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浔州府:大藤峡“在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。大山夹江,绵延数百里, 山势险峻, 中多瑶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桂平县:大藤峡“大山夹江, 自象州武宣县而南,绵亘数百里,山势险峻,瑶出没于此,峡口有大藤如梁”。有明一代,大藤峡瑶民不断进行反抗明王朝的武装起义,但都遭到残酷镇压。成化间都御史韩雍残酷镇压瑶民义军,断大藤,改名断藤峡。正德间都御史陈金奏改为永通峡。今大藤峡全长40公里,辟为太平山自然保护区。今峡以桂平、武宣两县交界的横石矶为入口,弩滩为出口,全长44公里。在大藤峡渡江处,有“敕赐永通峡”、“韩雍平瑶纪功碑”等摩崖石刻。

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境。系黔江切割大瑶山而成。明成化初曾易名断藤峡。自横石矶至弩滩,长约18千米。两岸崇山峻岭,陡壁悬崖,河谷狭窄,江面最窄处仅180米。滩多流急,水量丰富。旧有大藤横越江上,故名。两岸为秀丽的丹霞地形,风光万千。

大藤峡风光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韩县

    辽置,为高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哈拉木头村西土城子古城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三韩县:“辰韩为扶余,弁韩为新罗,马韩为高丽。开泰中,圣宗伐高丽,俘三国之遗人置县”,因名。金属全州。元废。古县名。辽

  • 三穗县

    1928年改灵山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三穗县。据1985年版《贵州省志》(地理志上册)称:灵山县改名三穗县,是因这一年“当地有‘一禾三穗’的喜庆得名”。在贵州省东部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

  • 江门砦

    北宋元丰五年(1082)置,属乐共城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北永宁河西岸江门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3泸州:纳溪水“至江门砦,有横石中流,束水如门,故谓之江门”。《宋史·林广传》:元丰间讨乞弟,“分兵绕帽溪,掩

  • 巫坊

    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巫坊。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彭湃县曾迁治于此。

  • 塌河关

    在今河南邓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邓州 “千金镇” 条下: “又有塌河关,在州南。今废。”

  • 绥阳山

    在今贵州凤冈县西北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0绥阳县: 绥阳山 “在县北二十九里。县以为名”。

  • 桑家坝

    在今四川叙永县南。清嘉庆 《叙永厅志》卷11: 桑家坝在 “治南二十里。地多石炭”。

  • 京畿

    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 (756) 置京畿节度使,治京兆府 (今陕西西安市),领京兆府及金、商二州,辖境相当今陕西铜川、淳化以南,乾县、周至、石泉、紫阳以东,岚皋、镇坪以北,蒲城、渭南、商南以西地区。宝应

  • 南华山

    ①在今广东曲江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韶州府曲江县: 南华山在 “府南六十里。峰峦环抱,如莲花然,曹溪水出其东南”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 南华山 “溪水回环,峰峦奇秀。产茶及椒。上为象岭。唐仪凤初,僧虚

  • 哈巴河县

    1930年改哈巴河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阿山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哈巴河县。以哈巴河而得名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西北边陲、阿勒泰山脉南麓。属阿勒泰地区。面积8430.3平方千米。人口7.9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