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成村
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天成乡。民国《绥远通志稿》卷2:凉城县第二区驻天成村。
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天成乡。民国《绥远通志稿》卷2:凉城县第二区驻天成村。
亦作牙不力、亚布洛尼。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亚布力镇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8:东清铁路有牙勃罗尼站。
明置,属平茶洞长官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平茶洞长官司:小平茶砦“在司南。嘉靖二十七年,大征叛苗,分兵屯平茶、地架二营,剿境内小平茶、地崩、岑沙苗、地龙庭、地龙箐五砦
明置,属宁远卫。即今辽宁兴城市西新立屯。明 《全辽志》 卷2: 仙灵寺堡有 “新立台”。
即淮源庙。在今河南桐柏县城关镇东关。《元和志》 卷21桐柏县: “淮渎庙,在县西六十里桐柏山东北。”
在今云南施甸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永昌军民府施甸长官司“蒲关”条:“至元十六年,广西宣抚使讨平和泥蛮,遂徇金齿甸七十城,越麻甸,抵可蒲, 皆下之。”在今云南省施甸县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元至元十六
①三国吴黄武五年 (226) 分富春县置,属东安郡。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。七年 (228) 属吴郡。南朝梁属东阳郡。陈属金华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省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
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南三十里邶城村。西周初所封邶国,都于此。
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 改临汝县为镇,属梁县。即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六十里临汝镇。在河南省汝州市西北部。面积124.6平方千米。人口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汝镇,人口9600。唐为临汝县治,五代周显德三年
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塘㙍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吴川县:平城江在“县西二十里。源出(化)州境那阳山,经林公渡入海”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》:平城江在“源出化州那阳山,南流为平泽水,又东南流至
即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车城乡。原名柴城。连横《雅言》:“柴城,在恒春辖内。林爽文之役,凤山庄大田起兵应。及败窜琅,参赞大臣海兰察逐之,驻军于此;伐木立栅,因称‘柴城’。俗误‘车城’,音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