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孤山

孤山

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六里。《宋史·宋琪传》: 端拱二年 (989),将讨幽蓟,宋琪上疏 “令大军会于易州,循孤山之北,漆水以西,挟山而行,援粮而进。涉涿水,并大房,抵桑干河,出安祖砦,则东瞰燕城,裁及一舍,此是周德威收燕之路”。即此。

②即今河北三河市西北孤山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孤山 “在通州城东四十里。四面平旷,一峰挺秀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通州: “靖难初,李景隆攻北平,燕王自大宁还至孤山,列陈于白河西。嘉靖中,酋俺答入犯,亦营此地。”

③在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永平府: 孤山 “在山海关南六里。屹然独立于海上,四面皆水”。

④又名都山。即望都山。在今河北唐县东北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 “ (唐) 城之东有山孤峙,世以山不连陵,名之曰孤山。孤、都声相近,疑即所谓都山也。”

⑤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59内丘县: “孤山在县西北十七里,其山孤峙,天宝六年敕改为内丘山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一》: 孤山,“《旧志》: 又名思亲山,以虢太子思亲而名”。

⑥在今山西万荣县南二十五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河中府猗氏县有 “孤山”。

⑦在今山西蒲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蒲县:“孤山在县北三十里,一名黑儿岭,相传昔有刘黑儿居此岭。沿五鹿山下至县东北界,长五十里。”

⑧在今江苏靖江市东北孤山镇附近。《寰宇记》卷130泰州海陵县: “孤山在县东南一百一十里。阮昇之 《南兖州记》 云: 孤山有神祠,侧悉生大竹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靖江县: 孤山 “旧在大江中,去岸五六里,距山百步有石矴,亦在水中,与江阴浮山相对。成化八年潮沙壅积,转而成田,今山在平陆矣”。

⑨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北十五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彭城有孤山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5徐州: 孤山“傍近无峰峦,因名”。

⑩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。《宋史·魏胜传》:南宋绍兴末,“海州城西南枕孤山,敌至,登山瞰城中,虚实立见,故西南受敌最剧”。

(11)在今安徽泾县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泾县 “格山” 条下: “又西北二十里曰孤山,上有黄巢砦。”

(12)在今安徽合肥市南巢湖中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5庐州: 孤山 “在合肥东 (南) 一百里巢湖中”。《魏书·世宗纪》: 正始三年 (506) 七月,“ (萧) 衍将桓和寇孤山……八月壬寅,安东将军邢峦破萧衍将桓和于孤山,斩首万余级”。即此。

(13)即小孤山。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一百二十里,长江边。

(14)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01引萧子开 《建安记》 云: “孤山在环嶂之间,其地坦平,悉是沟塍阡陌。以此山挺然孤立,因名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引 《福建通志》 谓之梦笔山,“相传梁江淹为吴兴令,尝梦神人授笔于此”。

(15)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。海拔38米。东连白堤,西接西泠桥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8: 孤山,“湖中独立一峰”,故名。北宋林逋隐居于此。山有六一泉、文澜阁、西泠印社等。自唐以来,题咏特甚。

(16)在今江西德安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: 孤山 “以山势孤突而名”。

(17)在今江西崇仁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 抚州府一》: 孤岭 “在崇仁县东南六十里,接宜黄县界”。

(18)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昌乐县: 孤山 “峰峦峭拔,高出云霄。《志》 云: 伯夷避纣,居东海之滨,盖在此山之侧”。

(19)即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孤山。《魏书·邢峦传》:“萧衍辅国将军萧及先率众二万,寇陷固城; 冠军将军鲁显文、骁骑将军相文玉等率众一万,屯于孤山。”即此。

(20)又名方山、介立山。在今河南嵩县东北。《水经·伊水注》: 焦涧水 “东流径孤山南。其山介立丰上,单秀孤峙,故世谓之方山,即刘中书澄之所谓县有孤山者也”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陆浑县有 “孤山”。

(21)又名葛道山、郭道山。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五里长江南岸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南岸有山孤秀,从江中仰望,壁立峻绝。袁山松为郡,尝登之瞩望焉。故其 《记》 云: 今自山南上至其岭,岭容十许人,四面望诸山,略尽其势。俯临大江,如萦带焉,视舟如凫雁矣。北对夷陵县之故城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47远安县: 孤山 “《郡国志》 云: 远安有陆抗故城,故城之南有孤山”。

(22)在今四川越西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3四川行都司: 孤山 “有二: 一在越嶲卫城西。一在城南二十里,孤高出众山之表”。城西五里为小孤山,城南二十里为大孤山。

(23)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北。《魏书·元丽传》: 正始三年 (506),“ (吕) 苟儿率众十余万屯孤山,列据诸险,围逼州城。丽出击,大破之,便进军水洛。……行秦州事。李韶破苟儿于孤山,乘胜追奔三十余里”,苟儿遂降。即此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南。北宋时宋琪请攻辽,议大军循此山而进。(2)今山名。(1)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部,内、外西湖间。因“屹立湖中,不与群山伍”得名。又因多梅花,一名梅屿。原为火山岩孤岛,现有桥连湖岸。海拔38米,面积约0.22平方千米。为西湖文物荟萃之地,有文澜阁、浙江图书馆、浙江博物馆、西泠印社及平湖秋月、放鹤亭、中山公园等风景地。(2)即今河北省三河市西北孤山。因四面平旷,一峰独秀,故名。明建文元年(1399年),燕王朱棣征大宁,还至此。(3)即今江苏省靖江市东北孤山。原在长江中,明成化中因潮沙壅积而与北岸相连。(4)即今安徽省肥西县东南巢湖中孤山。(5)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五年(506年),桓和侵魏兖州,进屯孤山,魏将樊鲁击破之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纯州

    ①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淮州置,治所在上川郡(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)。寻废。唐武德初复置,治所在桐柏县(今桐柏县东固县镇)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②北宋大观三年(1109)置,治所九支县(今四川纳溪

  • 一作緍。夏、商时国。春秋时属宋。在今山东金乡县。《春秋》: 僖公二十三年 (前637),“齐侯伐宋,围缗”。即此。《左传》: 昭公四年 (前538),“夏桀为仍之会,有緍叛之”。皆此。西汉置东緍县。古

  • 黄稻山

   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3廉州府: 黄稻山 “在府城北九十里。州人多于山下种稻”。

  • 姜 (薑) 山村

    即今浙江鄞县南姜山镇。清光绪《鄞县志》 卷2 《市镇》 引 《乾道图经》 称: 宋代县南有姜山里、姜山村。并载: 姜山村 “距城二十五里”。

  • 顺德路

    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改顺德府置,治所在邢台县 (今河北邢台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巨鹿、广宗以西,沙河以北,泜河以南地。明洪武元年(1368) 复为顺德府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改顺德府置,治

  • 宋郭镇

    金置,属武陟县。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北宁郭镇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二》:安郭驿“旧名宋村。本隋祭酒宋通居第,后为宋郭镇”。

  • 留元坝

    即今贵州赤水市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 曾于此置仁怀县。

  • 兰陵县

    ①战国楚置,治所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四十五里兰陵镇。秦属东海郡,南朝宋省入丞县。北魏复置,属兰陵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属徐州。大业初又废。②东晋太兴初侨置,为兰陵侨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武

  • 辛店

    ①即今山东蓬莱市东南四十六里大辛店镇。清道光《蓬莱县志》卷1《市廛》有辛店。②即今甘肃临洮县西北辛店镇。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“辛店文化”于1924年首次在此发现。(1)区片名。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

  • 太史城

    相传为东汉末建昌都尉太史慈所筑,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。三国吴、晋曾为海昏县治。南朝宋为建昌县治。《寰宇记》卷106洪州奉新县:太史城“周回三里,西南有城角山,东南有盘山,北枕江水,其地险固,基础尚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