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海城

安海城

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安海镇。本名湾海,唐安金藏之后连济徙居于此,因易湾为安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安海城“在晋江县西南六十里。古名湾海。宋初改名安海市。东曰旧市,西曰新市。海舶至州,遣吏榷税于此。曰石井津。建炎四年置石井镇。绍兴二十六年海寇奄至,镇官自镇西偏循东北,筑土城垒石为门备之。后圮。元置石井镇巡司。明洪武二十年,徙司于同安之陈坑镇。仍为商民辏集处。嘉靖三十七年倭乱,甃石拓城,周一千二十七丈,门四,水关大小八,设官军戍守。亦曰安平镇。三十八年、四十三年,倭寇屡来攻, 皆不能陷。万历三十四年移府通判驻此。后复旧。本朝雍正七年,以地为滨海扼要,仍移府通判驻焉。今改县丞驻此”。建于南宋绍兴八年(1138)闻名国内的巨大桥梁工程——安平桥,俗名五里桥,即横跨安海与南安水头之间。


即今福建省晋江市西南滨海安海镇。本名湾海,唐安金藏之后安连济徙居于此,因易“湾”为“安”。宋初为安海市,东曰旧市,西称新市,为海舶入泉州时官吏榷税处。又名石井津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置石井镇。绍兴二十六年(1156年)筑土城,防御海寇,后圮。元置石井镇巡司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废巡司,仍为商民辏集处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以倭寇乱,甃石拓城,设兵戍守,亦曰安平镇。万历末年后,更为明、清两代泉州府通判或晋江县丞驻所。建于南宋绍兴八年、闻名国内的巨大桥梁工程——安平桥,即横跨安海与南安县水头之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洮大铁路

    从吉林洮安 (今白城市) 至大赉 (今大安市)。长119公里。伪满于1935年建成。今为长白线西段。

  • 密陈卫

    明永乐四年 (1406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西南讷谟尔河下游一带 (一说在今吉林省桦甸县境内)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讷河东讷谟尔河下游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九曲水

    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。清道光《新会县志》卷2:九曲水“在县西南三十里潭冈村南,西南流经梁家村出泷水口”,入熊海(今银洲湖)。

  • 呼达图渡

    在今青海东境黄河上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 呼达图渡 “在西宁边外西南三百六十里。……用牛革裹木为船,以二马牵之而渡”。

  • 漓渚市

   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南漓渚镇。乾隆 《绍兴府志》 卷7 《市》 引 《万历志》: 漓渚市 “在府城南四十里”。

  • 马头城

    ①晋置,即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。《晋书·穆帝纪》:东晋永和十一年(355),“冬十月,进豫州刺史谢尚督并、冀、幽三州诸军事、镇西将军,镇马头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安徽寿县西北二十里。北魏置戍。《梁书·武帝纪

  • 严鱼山街

    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百二十二里鲇鱼山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:饶州府鄱阳县东北有鲇鱼山汛。

  • 洪化县

    西魏置,属白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东。北周省入建威县。西魏置,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镇。北周废入建威县。

  • 长泉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河清县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七十八里长泉村。金属孟津县。后废。②北宋置,属青神县。在今四川青神县西。明曹学侄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2青神县:“《志》云:长泉镇有麒麟桥,王蜀时,麒麟见于此,因立麒

  • 石平桥

    在今福建古田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:石平桥“在县治东南。宋建。寻废。明朝宣德间再建,复圯。成化十五年重修,为石墩十有一,覆以亭五十六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