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源山
①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 宝源山 “山产黑铅,居民尝采取之。宏治九年,奸徒相结为盗,始禁不复采”。
②亦名宝山、宝泉山。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(谭家墩) 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1大宁监: 宝山 “在监北一十七里。宝山半有穴如瀑泉,即咸泉也。山有牡丹、芍药、兰蕙,气象盘蔚,大宁诸山,惟此独雄”。道光 《夔州府志》 卷6: 宝源山 “在 (大宁)县北三十五里。旧名宝山”。
①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 宝源山 “山产黑铅,居民尝采取之。宏治九年,奸徒相结为盗,始禁不复采”。
②亦名宝山、宝泉山。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(谭家墩) 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1大宁监: 宝山 “在监北一十七里。宝山半有穴如瀑泉,即咸泉也。山有牡丹、芍药、兰蕙,气象盘蔚,大宁诸山,惟此独雄”。道光 《夔州府志》 卷6: 宝源山 “在 (大宁)县北三十五里。旧名宝山”。
在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镇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丰顺乡巡司“明初置,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。嘉靖中分置平远县,因移于松口,兼管松口驿事”。
在今台湾省本岛南端。旧名沙马矶头。清末即有鹅銮鼻之名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·抚垦志》: 同治五年 (1866),“英舰笃甫号至鹅銮鼻,为番所攻。翌年,美船那威号漂至其地,亦为科亚尔社番所杀”。《台湾省通志
在今内蒙古东胜市附近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置东胜厅于此。1912年改为东胜县,移今治。
唐高宗上元年间修建,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约四里洛水北岸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宫城在东都城西北隅,“上阳宫在宫城之西南隅,南临洛水,西拒谷水,东即宫城,北连禁苑。宫内正门正殿皆东向,正门曰提象,正殿
相传古蜀国鱼凫王所都。在今四川温江县北。《成都文类》 卷2: 宋孙松寿 《观古鱼凫城》诗自注云: “在温江县北十五里,有小院。” 诗曰:“野寺依脩竹,鱼凫迹半存。高城归野垅,故国霭荒村。” 《方舆纪要
即今江西萍乡市北桐木镇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 “江西市” 条: “桐木市在 (萍乡) 县北九十里。”
即西犬丘。春秋战国秦邑。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九十里。春秋时铜器《秦公簋》铭文:“西一斗七升大半升、葢”;又曰:“西元器一斗七升賸、。”郭沫若识此为秦景公时器,“西即西县”
南朝宋置,属宋康郡。治所无考,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。隋废。
一名廖城。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白抵城“高千仞,四面绝壁,上广十余里。建炎间土寇廖彦据此为城”。
在今云南姚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姚安军民府:龟祥山在“府治西。一名赤石山,以山石皆赤也。山顶有泉,亦曰龟祥泉。旁有万花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