室伪水
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汤河。为太子河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辽东郡居就县: “室伪山,室伪水所出,北至襄平入梁也。”
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汤河。为太子河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辽东郡居就县: “室伪山,室伪水所出,北至襄平入梁也。”
北宋置,属昌元县。在今四川荣昌县西北盘龙镇东南昌州镇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昌元县: “咸平四年,移治罗市。” 天禧中移县治今荣昌县。(1)在江西省奉新县中西部。面积122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
即今天津市东南中旺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青县图:东有中旺。
即今四川涪江。《旧五代史·康延孝传》: 五代唐同光三年 (925),“进攻绵州,王衍复断绵江浮梁而去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绵州: “西有涪水,源出松潘卫,流经此,亦曰绵江,下流至合州。”
元至正十六年 (1356) 改南胜县为南靖县,属漳州路。治所即今福建南靖县东北靖城。明嘉靖四十五年 (1566) 移治大帽山麓,南去旧治二里许。万历二十三年 (1595) 还旧治。1938年移治山城镇
在今云南楚雄市西郊。 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: 峨山“在楚雄县西门外。 《通志》: 上有石,形似屏,高八尺,郡之得名以此”。现为峨碌公园。
①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北。《金史·宣宗纪》:兴定元年(1217)四月,元帅完颜赛不“败宋军于陇山等处”。即此。②即陇坻。在今陕西陇县、宝鸡县与甘肃清水县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间。《战国策》:范睢曰:“秦右陇
在今湖南祁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祁阳县 “三吾驿” 条下: “又雷坛,在县西七里。其地山岩高数十丈,可容百余人。洞南有石门。又南数十步石岩通窍,泉涌其下。昔尝建道观于此,因名。”
①唐如意元年 (692) 置,属幽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。景云元年 (710) 改名会昌县。②唐长寿二年 (693) 改唐隆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。神龙元年(705) 复改为
亦作思陵山。又名西山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9浔州有 “思灵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思陵山 “秀峙穹窿,映带府治。上有三清岩。宋淳化初,州守姚嗣宗游此,亦曰姚翁岩。有泉
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之西渡滩。1935年命名带渡滩。1947年改名西渡滩。